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十七)阳城争锋
文:小A斯蒂芬
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
文章图片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二月 , 卓闻兵起 , 乃徙天子都长安 。 卓留屯洛阳 , 遂焚宫室 。 是时绍屯河内 , 邈、岱、瑁、遗屯酸枣 , 术屯南阳 , 伷屯颍川 , 馥在邺 。 ”
从这段记载中关东义军联盟的分布情况来看 , 他们是从洛阳的三个方面 , 即北部、东部和南部 , 形成了对洛阳的军事压制性包围 。 后来曹操所说“诸君听吾计 , 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 , 酸枣诸将守成皋 , 据敖仓 , 塞轘辕、太谷 , 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 , 入武关 , 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 , 勿与战 , 益为疑兵 , 示天下形势 , 以顺诛逆 , 可立定也”的规划 , 也正是基于这种对洛阳三面包围策略的深化形式 。
虽然由于受到《三国志》的影响 , 在我们大多数读者印象中 , 关东义军联盟中除了曹操之外的大多数诸侯们 , 都是“莫敢先进”的 。 在我们对《三国志》的印象中 , 这种状态也是导致这场勤王之举失败的根本原因 。
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
文章图片
但实际上通过我们之前的分析会发现 ,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 正所谓“兵来将挡 , 水来土掩” , 关东义军联盟既然有了计划 , 董卓一方自然也是要给出相应的对策 。 比如在洛阳东部 , 成功阻击曹操的“卓将徐荣”;比如在南部 , 董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击孙坚所部的吕布和胡轸 , 虽然他们被孙坚打败 , 但接续的徐荣却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 也算是为董卓的西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 而对于洛阳北部 , 其实一直都是董卓投入精力和兵力最多的方向 。
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 , 早在关东义军联盟成立的初期 , 河内太守王匡就率先派兵屯驻在了洛阳北部的要塞河阳津 , 做好了攻打董卓的准备 。 说起来 , 王匡才是最先进兵的关东义军诸侯 , 而不是曹操 。 只不过王匡的这场河阳津之战 , 被董卓实行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 , 偷袭了王匡的津北后方 , 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 让王匡失去了在乱世中大放异彩的机会 。
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
文章图片
到后来袁绍率兵来到河内郡的时候 , 董卓又利用张杨和於夫罗发动了针对袁绍的叛乱 , 使得关东义军联盟“勤王”义举的形势变得更加的严峻 。
在洛阳以东 , 曹操在荥阳汴水之战中被徐荣打败之后 , 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的战事了 。 在洛阳以南 , 虽然孙坚与董卓的军队保持着互有胜败的情况 , 但是通过孙坚的战术调整 , 整体上还是倾向于对义军有利的形式发展的 。 可是洛阳北部的河内郡却完全的不同 。
【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在经受了王匡单方面河阳津之战的失败 , 以及袁绍被张杨和於夫罗背叛的情况之后 , 形势变得非常的危急 。 尤其是 , 张杨和於夫罗在黎阳击败度辽将军耿祉之后 。
纪传体三国评传|乃是争夺家族遗产,控制豫州后争霸天下,袁绍来到酸枣的第一目的
文章图片
个人猜测 , 当时的张杨和於夫罗极有可能是联合了黑山军 , 暂时切断了袁绍与冀州后方的联系 。 这一点从后来袁绍写给朝廷的上书中的一句“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城 。 臣乃旋师 , 奉辞伐畔”的记载中可以读出来 。 而这种情况可能是造成了袁绍被迫撤出河内郡 , 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的一个原因所在 。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会卓西入关 , 绍还军延津” 。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 , 董卓西入关中的时间是在初平二年的四月份 。 由于受到孙坚所部的直接军事压力 , 董卓不得不撤出洛阳 , 西入关中 。 应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 袁绍选择撤出了河内郡来到了延津 。 延津就是酸枣 , 是酸枣会盟的主会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