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千古风流句#
说起风流 , 我能想到的最久远的一个名字 , 就是屈原 。
同一时期 , 在北方的诗三百篇 , 作者大都不可考了;而南边荆楚之地的屈原则被太史公记录下来 , 与西汉的贾谊同列一传 , 流传至今 。 屈原能够如此引人注目 , 《离骚》的影响固然不小 , 但他显贵的身份也不应当忽略 。
如今人们看屈原 , 大概是一个殉道者 , 多数超不出抱石沉江的印象 。 然而 , 屈原与后来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骚客却不尽相同 。
屈原的起步算是很高的 。 那个时代 , 姓和氏还没分得很开 , 屈是他的氏 , 而他的姓是芈 。 没错 , 这个生僻的姓已经因为影视剧而为人所熟知了 , 而属于芈姓的屈原 , 正是楚国的王族 , 其祖上是楚武王熊通之子 , 屈瑕 。
不过经过数年 , 屈氏这一支已经不再显赫了 , 屈原小时候是与民众生活在一起的 , 这一段经历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与民情有关的句子 。
本文插图
当然 , 家族的没落是掩盖不住一个人横溢的才华的 。
很难想象一个饱读诗书的公子 , 在遇到秦军犯境的紧急情况时 , 可以机智应变 , 通过组织调度乡内的青年 , 给予凶猛的秦人以沉重打击 。
此外 , 或许是受到家族的熏陶 , 屈原对内政外交也十分擅长 , 司马迁评价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刚好 , 年轻的楚怀王也正想着振兴楚国 , 与力主改革的屈原一拍即合 , 屈原不到两年就被破格升为左徒 , 新法也开始逐渐推行 。
然后就是人们熟悉的桥段了 , 一个名叫上官大夫的反派开始进谗 , 说屈原“王使屈平为令 , 众莫不知 。 每一令出 , 平伐其功 ,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
意思大概是说屈原觉得自己功劳越来越大 , 越发骄矜 , 以至于不可一世 。 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今人看来不过是佞臣毫无新意的说辞而已 , 但对于多疑的楚怀王却无疑很有力量 , 更何况屈原自己也是楚国的王族!
今人常常指责怀王识人不明 , 以至于放逐屈原 。 但不妨将自己置于怀王视角 , 想想在承受着在外与北方各国以及在内与屈原改革派对立的守旧派的压力下 , 在听到这样的话时 , 自己会继续信任屈原 。
又或者 , 另一种可能是 , 即便仍然信任屈原 , 在这样情况下还敢不敢继续重用他 。 想想当年的晋国 , 国君有什么了不起的吗 , 国家还不是被臣子一分为三 。
本文插图
当然 , 屈原的遭遇无论如何是令人同情的 。 我们从他流传下来诗篇中 , 有理由相信他高尚的人格 。 被贬斥之后 , 屈原仍旧日夜挂念着国家的发展 , 这个时期创作的诗歌中 , 也多有忧国忧民的名篇 。
愿摇起而横奔兮 , 览民尤以自镇 。
这是《九章》中的《抽思》中的一句 。 其实光是这个题目 , 思绪万千 , 被诗人一缕缕的抽出 , 一句句的叙述 , 就足令人动容了 。 而这一句里 , 诗人想要索性“横奔” , 想要逃离这个世界的念头屡屡升起;可看到人民的苦难时 , 又只好强作镇定 , 因为他还是放不下 。
不难想到 , 屈原在遭贬之后 , 对怀王难免要有怨怼之情 , 这在《抽思》中是通过夫妇的比喻来表达的
昔君与我成言兮 , 曰黄昏以为期 。
这里的黄昏 , 有说是古代人结婚是在黄昏时;也有解释为晚年 , 意为白头偕老的 。 但无论如何 , 都是屈原对怀王不再亲近自己的忧怨之情 。
【屈原|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其实像这样的情况 , 又何止于屈原一人呢?就在百余年后 , 与他同列一传的贾谊也难解这样的愁绪 。
推荐阅读
- 景象常新|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 大众收藏|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文艺的皇帝,字画双绝,连造的园林都美传千古
- 沈天炜|屈原患有抑郁症而自尽的?
- 白浪情|从屈原的伟大情怀,漫话我国粽子
- 知历史工作室|因诗词被千古传颂,却也因诗词频繁被贬的豪放诗仙
- #结局#月上重火上官透结局是什么? 风流公子一品上官透真的很渣吗?
- 史书夜读|“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古名句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 半壶老酒半支烟|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有一位名不副实:刺杀成功,他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 文史砖家|农妇被母亲逼迫离婚并入宫,仅用数年便当上皇后,儿子是千古一帝
- 小邦哥讲故事|千古一帝的思维:李世民临终前,为何把龙袍披在徐茂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