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杂志|雷军金融版图补上最后一块?,小米拿下消金牌照( 二 )


在场景合作上 , 业内有观点称 , 小米集团内部的小米金融率先推出的小米分期早已入驻了小米旗下商城、小米有品等场景 , 小米消金如果也切入这些场景 , 就会面临和兄弟团队竞争的尴尬境况 。
“小米消费金融和小米小贷业务有重合的部分 , 但小米消金的融资渠道更多样 , 可通过同业拆借、发ABS产品等进行融资 , 且融资成本较低 。 作为一个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 小米消金在品牌和运营上更具优势 。 ”黄大智表示 。
也有观点认为 , 小米小贷主营线上小额消费信贷和线上场景分期业务 , 而小米消金将发力额度不高于20万元的线下大额贷款和场景分期业务 。
黄大智分析称 , 如果小米消金依靠其他渠道去做线下布局 , 会有一些难度 。 “一是现在消费金融行业面临着下沉市场存量博弈的生存困境 , 二是线下渠道的成本投入相对较高 。 ”
小米金融版图
在小米金融内部 , 消费金融一直作为一项核心业务存在 。 在拿下消费金融牌照之前 , 小米集团已通过小贷公司试水该项业务 , 但业内认为并不算成功 。
一位接近小米金融的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 , 现在小米金融主要聚焦toB业务 , 如给小米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给予技术支撑、帮助削减成本等 , 类似一个投资协助机构 , 而新成立的小米消金主要是做toC的业务 , 将来这两部分业务也会分开 。
小米上市前就把金融业务切分到小米金融 , 作为全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 同时在招股书中也显示 , 将以股权激励的方式逐渐剥离小米金融 , 使其成为独立主体存在 , 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小米集团未来会将金融业务剥离并独立上市 。
小米金融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
2015年 , 小米金融开始进行信贷产品“小米贷款”公测 。 据了解 , 参与公测的小米用户不需要抵押任何物资即可快速获得信用贷款 。 彼时网上一度流传雷军使用小米贷款刷脸获得999900元贷款额度的图片 。
2017年 , 雷军对外高调宣布将金融作为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 “除了人工智能 , 金融也是我们整年要拉开阵势干的大事 。 ”
进入2018年 , 随着P2P暴雷潮出现 , 小米金融推荐的有关产品也出现了暴雷事件 , 此后小米金融进入了低调期 , 雷军在公开场合几乎很少谈及小米金融 。
洪峰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做金融压力很大 , 小米并不是某一天醍醐灌顶就突然做金融服务了 ,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一开始可能是和金融伙伴合作 , 后来才逐渐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自己做风控模型 。 ”
2018年9月 , 雷军发出一封内部邮件 , 宣布小米科技原高级副总裁洪锋担任小米金融的董事长兼CEO 。 2019年这一年 , 小米金融内部组织架构频频调整 , 也足见其压力 。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 , 目前小米金融已集齐涵盖消费金融、小额贷款、第三方支付、保险、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 , 业务几乎覆盖了消费金融的主要领域 。 同时除了与新希望等共同发起成立新网银行外 , 小米金融还取得了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的牌照 , 并在今年3月开始试营业 。
至此 , 一个完整的小米金融版图形成 。
行业搅局者?
“小米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是15亿 , 一下超过了很多金融机构 , 它的入局也搅动了这个行业 , 所以备受关注 。 ”上述头部消金公司人士称 。
今年以来 , 各大巨头先后杀入消金赛道 , 加剧了行业竞争 。 据《中国企业家》统计 , 目前国内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 , 已开业25家 。 今年以来 , 包括小米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等在内的3家公司已获批 , 都在筹备开业 。
据公开资料 , 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 , 注册资本最高的是捷信消费金融 , 注册资本70亿元;第二名是平安消费金融 , 为50亿元;第三是马上消费金融 , 为40亿元 , 招联消金、中邮消金紧随其后 , 小米消金的入局 , 则一跃排在了兴业消金之前 。
随着小米这样的巨头加入 , 无疑会加剧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 。 近年来 ,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正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主力 , 有观点认为平安、小米等的加入会对银行系消金公司造成一定冲击 。
“毕竟银行系的优势在资金、技术 , 而像平安、小米这种在资金、流量上有优势的消金公司 , 采用互联网打法 , 会给一些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带来冲击 。 ”一位来自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人士称 。
黄大智却不这样认为 , “小米消金刚刚入局 , 业务更多会聚焦细分市场 , 而整个消费金融的规模达到了上万亿规模 。 ”
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 , 预计到2020年 , 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
“不可否认的是 , 消费金融或许会成为未来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标配 。 ”上述头部消金公司人士称 。
不过上述接近小米的人士指出 , 虽然小米金融有流量、有客群 , 牌照也一直在拿 , 但整个金融板块做得比较零散 。 “包括美团、滴滴在内 , 它们的金融板块也在发力 , 但业务做得好的 , 目前还不多 。 ”同时 , 过度依赖单一场景也可能导致发展受限 , “比如基于携程资源优势的尚诚消费金融 , 自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商旅场景 。 受疫情冲击 , 加上过度依赖旅行出行场景 , 前景并不乐观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