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孙子兵法》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当代学者给出了评价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编写的一部著名的军事书籍 , 其作者是齐国的孙武 , 从完成到现在 , 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
那么 , 在如此长的历史长河中 , 这部书的内容是否发生了变化 , 在使用上是否有所不同呢?
【指点江山|《孙子兵法》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当代学者给出了评价】
指点江山|《孙子兵法》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当代学者给出了评价
本文插图

接下来 , 我们就一起来找寻一下答案 。
《孙子兵法》完成于春秋时期 , 全书共十三篇 , 当然 , 也有人说应该是八十二篇 。 但因为 , 当时传播方式和保存形式的局限性 , 使该书并没有被广泛的流传和应用 。 直到战国时代 , 各路诸侯纷争四起 , 战事连年 , 才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部兵书 。 之后 , 学者们纷纷对《孙子兵法》进行注解 , 并在原来的十三篇基础上 , 丰富了更多的内容 , 从而不断地扩增了篇幅 。
到了汉代时期 , 官方开始组织对该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 到了东汉时期 , 在班固的《汉书》中 , 已经有了“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的说法 。 在魏晋时期 , 曹操对《孙子兵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 他编撰了《孙子略解》 , 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战略、军事经验 , 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作为理论依据 , 总结写成了孙子兵法的战略论述 。 可以说 , 这也是曹操的经验之谈 。
与此同时 , 他也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 , 最终 , 只保留下来了十三篇 。 从隋唐时期之后 , 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以及军事家 , 都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况 , 对《孙子兵法》做出了不同注解 , 但主要还是围绕原来的“十三篇”展开论述 。 到现在 , 《孙子兵法》已经作为军事典籍中的经典之作 , 走出国门 , 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军事领域 , 同时 , 也在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上派上用场 。
但是 , 万变不离其宗 , 其根本还是原著中的“十三篇” , 也是《孙子兵法》中被大众普遍所接受的内容 。

指点江山|《孙子兵法》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当代学者给出了评价
本文插图

此外 , 在《孙子兵法》中 , 有很多经典的语句 。 针对其中的精髓部分 , 笔者做了以下总结 , 大概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攻其不备:在敌人没有注意 , 没有预先防备的时候 , 所采取的战略战术 。 与敌人早有准备 , 或是已经洞悉到我方行动计划的时候 , 所用的战略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
所以 , 在与敌人对抗的时候 , 要尽可能出其不意 , 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 , 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让其没有时间反应 。 这样的话 , 既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 , 还可以降低自身的损失 。
知己知彼:对于自己的战斗情况了如指掌 , 对于对方的作战现状也要充分掌握 , 这样打起仗来 , 才能更加的得心应手 。 如果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 , 对对方的情况不知道 , 那是很难取胜的 。

指点江山|《孙子兵法》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当代学者给出了评价
本文插图

因地制宜:在自己不熟悉的土地上作战 , 如果 , 没有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人协助 , 是无法充分利用地形等优势 , 助力自己顺利完成战斗的 。 而且 , 不熟悉地形 , 很容易增加对方的获胜概率 。
避免战争:打仗 , 如果可以百战百胜固然很好 , 但是 , 如果有其它方式获得胜利 , 那还是不要打仗的好 。 因为 , 战争无论胜负都会有所损伤 , 所以 , 尽可能地避免战争用最小的伤亡解决争端才是上策 。
视如己出:作为将领 , 要把自己的士兵当作自己的婴儿 , 视如己出一般优越对待 。 这样的话 , 士兵们才会更加乐于与将领同甘共苦 , 赴汤蹈火 , 才会不惧怕生死 , 全心全意追随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