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叶永烈:“典型的温州人”( 二 )
2015年 , 叶永烈创作了长篇都市小说《邂逅美丽》 , 这部起于上海 , 结束于温州的小说浓墨重彩描绘了温州美丽的水城风貌 , 以丰富的细节勾勒与众不同的瓯越风土人情 。 “创作时 , 温州的种种细节 , 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喷涌而出 。 那时的故乡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 , 往日双莲桥的荷花 , 晏公殿巷的小河 , 洞桥头的大榕树 , 高盈里的深宅大院……《邂逅美丽》中涉及的当年温州的许多历史见闻、风俗人情 , 恐怕翻遍温州的文史资料也找不到 , 因为那是来自我童年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 。 ”叶永烈曾这样动情地说 。
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敬意 , 叶永烈写过一篇文章《不识故乡路》 , 乡愁流露无遗 。 他还向温州市图书馆捐赠了一些手稿和样书 , 多次回温开展讲座……
“温州是我的故乡 , 家乡一直在心中 。 ”有一次回温时 , 叶永烈感叹道 , 母亲过世后很少回去 , 离开太久 , 都不认识新温州了 。 每每回温 , 他都住在温州大酒店 , 因为那一带有他的童年记忆 , 最为熟悉 。 一次回乡之旅 , 有人问叶永烈:“如果用一句诗句来形容这次故乡之行 , 应该是句什么诗?”叶先生搀扶着夫人下楼梯 , 想了一想 , 回过头说道:“依稀故园梦 。 ”
从科普文学到纪实文学
他是中国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1960年 , 叶永烈考上北京大学化学专业 。 但因为家境急转直下 , 为了省路费 , 大学前三年的寒暑假 , 他都不回家 。
虽然读的是理工科专业 , 但叶永烈骨子里有着对文学的热爱 , 就像他去上大学时 , 行囊里装着两本书“一部《古文观止》 , 一部《饮冰室文集》” 。
叶永烈曾经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 , “每天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图书馆抢位置 , 然后看书、查资料、写作 , 中午到食堂领几个包子边啃边走 , 就算填饱肚皮了 。 下午也是在图书馆里 , 直至深夜 。 ”
在北大图书馆里 , 20岁的叶永烈利用学习之外的时间写了科普小说《碳的一家》 , 也因此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结缘 , 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的供稿者之一 。
北大毕业后 , 叶永烈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 。 但他心里还是惦记着自己的文艺梦 。
当时 , 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在把《十万个为什么》搬上银幕 。 制片厂厂长听说叶永烈愿意来他们厂里工作 , 喜出望外 , 请了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出面 , 正式把叶永烈调了过来 。
本文插图
《小灵通漫游未来》
1978年 , 叶永烈十几年前就已完成的《小灵通的奇遇》出版 , 改名为《小灵通漫游未来》 。
40岁之前 , 叶永烈尝试了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散文等多种题材的创作 , 硕果累累 。
可就在叶永烈把科普文学写得红红火火的时候 , 突然笔锋一转 , 开始写纪实文学 。
本文插图
2013年叶永烈在南京签售新版《十万个为什么》 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 , 回乐清办讲座时 , 叶永烈自己也提及过:《十万个为什么》发行量一亿多 , 可我在1983年后不再写科普文章 。
他开始写近代史 , 写重大文化人物和政治人物 。 以《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以及“红色三部曲”为代表的一系列纪实文学作品 , 再次将中年转换跑道的叶永烈 , 推向了另一个事业高峰 。
叶永烈非常高产 , 这跟他的写作习惯有关 , 他也是中国最早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 。
“用电脑写作方便 , 快的话 , 一天写一万字没问题 , 一部两万多字的小说 , 两天就写好 , 最初我是用286写作的 。 ”他曾这样讲过 。
不过 , 长期的伏案工作 , 大量的资料查找 , 也令叶永烈的眼睛每况愈下 。
推荐阅读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有奖征集 | 最美毕业季,致我们在温科的小时光
- Lemon赵少|浙江“第二城”即将诞生,温州并未入选,宁波成为最大热门
- 温州周末去哪儿|福利|城市微旅行——隐匿于城市公园之中的网红打卡胜地~~~你去过几个?
- 炎黄子孙风水文化|这几个生肖就是典型的颜控,只在乎外貌!
- 陈美辉|温州出发去泰顺,住在这家民宿不会错
- 温州发布|温州这五大类森林康养目的地,夏季纳凉必去!
- 旅行|有望与温州“合并”的城市,若能合并成功,或将超越杭州、宁波
- 心底的小城|我国名字超难念的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如画,完全不输乌镇
- 温州草根新闻|1个月100多例,温州又有人被蛇咬伤送到永嘉治疗
- 温州旅游|民宿时光 | 在瑞安寻一处高颜值的民宿,体验不一样的乡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