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纵观古钱币圈 , 清钱极受欢迎 , 成交一片火热;然而 , 另一钱币品种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认知和喜爱 , 那便是——明钱 , 传世明钱更是异军突起 。
明朝年号
公元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 , 建都南京 , 国号明;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 明朝灭亡 。 整个明朝(不包括南明)共经历16个皇帝 , 17个年号 , 277年 。

【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本文插图

明朝年号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 在这17个年号中 , 除朱元璋称帝前曾铸行过大中通宝的农民起义军钱外 , 目前仅收集到10个年号钱 , 其它7个如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等年号 , 均未见到官方铸行用钱(民间厌胜钱不算其内) 。
明亡后 , 朱姓诸王在南京、福州、广州等地建立小朝廷 , 旋起旋灭 , 最后亡于1663年 , 史称上述小朝廷为南明 。 南明时铸有大明、弘光、隆武、永历等通宝钱 。

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本文插图

隆武通宝折二
从目前存世的古钱币来看 , 明代铸钱传世品较少 , 明钱收集甚难 。 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明重钞轻钱
元代纸币空前盛行 。 元灭明兴后 , 明代早期、中期曾沿袭元朝币制 , 推行“宝钞”制 , 抑制铸钱 。
但明朝钱法多变 , 明初时曾用钞不用钱 , 严禁民间用金银等进行交易;但不久又加以变通 , 钱钞兼用 , 以纸币为主 , 钱只能为辅;后来纸币膨胀跌价 , 亦不重钱 , 而以金银支付 。 因此明代虽不是单纯使用钞票的朝代 , 却始终是重钞轻钱 。

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本文插图

大明通行宝钞壹贯
在这些经济政策的影响下 , 铜钱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 明钱本身铸造量便不多 , 流传至今 , 存世明钱更是少之又少 。
2、明钱铸量少
从历代铸钱数量中分析对比中 , 明代铸钱数量较少 。
例:唐代天宝年间 , 全国有99炉铸钱 , 合计年铸钱3.27亿文 。 北宋元丰年间 , 铜钱有17监 , 每年铸钱506万贯;铁钱有9监 , 每年铸钱113.9万贯 , 合计年铸钱61.99亿文 。
而明初洪武元年铸钱仅0.89亿文;洪武八年铸钱较多 , 年铸1.99亿文;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开炉325座 , 年铸钱也未超过2亿文 。 而且 , 洪武钱时铸时停 , 并非年年都铸 , 就是在铸造的年份 , 也未按定额造足 。

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本文插图

洪武通宝小平背鄂
直到万历初年 , 铸钱数量大为下降 。 建文、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铸钱 。 (坊间流传建文帝曾铸造过建文通宝)
永乐年间铸钱较为精美 , 但铸钱量依旧很少;宣德铜钱据载一共只铸了10万贯(贯 , 宋时叫法 , 为1000枚);弘治十六年铸弘治通宝 , 但铸量不足;嘉靖年间铸造钱币 , 据考每年铸造十万贯 , 隆庆帝在位时间短 , 铸币时间不过1年余 , 据考铸造量不过二百万贯 , 其后万历年间铸币 , 版别较多 , 泰昌本年未铸币 , 现所见泰昌通宝为天启年补铸 , 崇祯年间 , 造币较前朝略多 , 但总体量还是很少 , 崇祯通宝版别也纷繁复杂 。

叮咚收藏|异军突起的传世明钱,为何存世量如此少?这五点告诉你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