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潮河|外国人卖他一批残次品,他亏钱买下却不声张,外国人:不愧是首富
在这个世界上曾出现过许多巨富之家 , 他们有的绵延数代、屹立不衰 , 也有的像流星一般一闪即逝 。 清代富商伍秉鉴就是那些闪耀的流星之一 , 他曾富可敌国 , 在2001年《华尔街日报》统计的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50人排行榜上 , 伍秉鉴榜上有名 , 而当时能入榜的中国人仅仅只有6位 。
本文插图
伍秉鉴生于1769年 , 祖上以种植及贩卖茶叶为生 , 后改为经营商行 。 1801年 , 伍秉鉴从兄长手中接手了名为“怡和行”的商行 , 接着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经商天赋 , 使得怡和行迅速壮大起来 , 而伍秉鉴本人也成为了广州行商的领头人物 。
伍秉鉴做生意有三个特点:胆子大、慷慨大方、不怕吃亏 。 他敢为人先 , 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和店铺 , 在国外也大胆地进行了铁路以及证券的投资交易 , 各个领域的投资使得伍秉鉴迅速累积起了大量财富 。 此外伍秉鉴还是当时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 因此在西方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 外国人纷纷来找他做生意 。
本文插图
生意做得多了 , 自然就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 有一次某个外国商号与怡和行约定运送一批棉花到广州 , 结果运来的棉花质量不好 , 多为劣质残次品 , 行商们都不愿意购买 。 伍秉鉴没有张扬此事 , 也没有和外国人争论 , 而是选择自己买下棉花 , 为此亏了好几万银元 。
在别人看来 , 伍秉鉴“天生有懦弱的性格” , 然而他这种不怕吃亏的特点却让他吸收了更多的客户 , 引来了更多的合作 。 从此外国人更愿意与怡和行签订合约 , 而他的口碑也进一步传扬开来 。
本文插图
其实这几万银元对于伍秉鉴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 因为他还曾经亏过更多 。 据说有一回 , 一个波士顿商人由于经营不善 , 无力偿还欠伍秉鉴等等7.2万银元债务 , 也因此无法回到美国 。
伍秉鉴与他合作多次 , 于是不想为难他 , 便将借据撕碎 , 对那个商人说:“我们是老朋友 , 我知道你是个诚实的人 , 只是不走运而已 。 ”令商人感动得无以复加 。
本文插图
伍秉鉴此举 , 让他慷慨的名声在美国传扬了大半个世纪 , 在洋人眼中 , 伍秉鉴就是当时中国当之无愧的首富 。 而伍家累积的财产确实令人惊异 , 到了1834年 , 伍家财产预估已经达到了2600万银元 , 相当于现如今的50亿人民币 。
在珠江南岸溪峡街上 , 伍秉鉴还花重金建造了一座“伍氏花园” , 中央的大厅可以摆数十桌宴席 , 后花园还有水路直通珠江 , 整座园林雕梁画栋、美轮美奂 , 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媲美 。
本文插图
然而伍秉鉴生所处的时代使然 , 他的财富注定无法累积得长久 。 当时已经是清代末年 , 为了在大清王朝与欧美列强的夹缝中求生 , 伍秉鉴承担了广州商行三分之一的债务 , 还在鸦片战争是捐出巨额资产修建炮台、制造武器 , 但这一切并未挽救伍家逐渐没落的颓势 。
【历史潮河|外国人卖他一批残次品,他亏钱买下却不声张,外国人:不愧是首富】1843年 , 伍秉鉴带着对家族的无尽担忧去世了 , 享年74岁 。 在他死后 , 曾经名震一时的广东十三行渐渐落败 , 许多商行在清政府的压榨下宣告破产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一次大火降临十三行街 , 所有繁荣辉煌的商馆都在火海中化为灰烬 , 和曾经的财富、荣耀一起随风而逝了 。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