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二 )


孟子惊呆了 , 因为他知道 , 织布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
麻布毁了 , 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里 , 他和母亲会挨饿 。
孟母语重心长地说:
“断了的麻布 , 再也接续不上 。
你读书半途而废 , 也学不到真本事 。 ”
孟子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 从此他发愤图强 , 刻苦用功 , 最终学业大成 。
母亲的教导和激励 , 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
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文章图片
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文章图片
好婆婆 , 能够明辨是非
孟母不但是个有见识的母亲 , 更是个明事理的婆婆 。
她虽与儿子相依为命 , 却不会在小夫妻有矛盾时偏袒儿子 。
《列女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孟子与妻子成婚后 , 感情一直不太和谐 。
孟子觉得妻子有些傲慢 , 妻子则认为孟子在私下相处时也要讲究礼仪 , 太过见外 。
有一天 , 孟妻独自在卧室中做家务 。
她觉得按照礼仪端正跪坐太累 , 就叉开腿随便坐在席上 。
不料 , 孟子恰好从外面回来 , 在门外看见这一幕 。
“我的妻子 , 怎么能这样粗俗!”
所有的不满一瞬间涌上心头 。
愤怒的孟子当即找到母亲 , 要求休妻 。
孟母却没有盲目附和儿子 , 而是问他:“你进屋之前 , 有没有提前打招呼?”
孟子想了想 , 说:“没有 。 我是在门外看见的 。 ”
孟母就教导他说:
“礼法要求 , 进门前要先打招呼 , 让里面的人做好准备 。
入屋时要看向地面 , 避免看见别人错误的行为 。
卧室本就是私密之地 , 你妻子独自在屋里 , 以放松的姿态坐着 , 没什么不对 。
反而是你 , 进门之前既没有打招呼 , 又贸然去看人家在屋中的举止 。
违反礼法的是你 , 而不是你妻子 。 ”
孟子这才意识到 , 原来是自己武断了 , 就和妻子重归于好 。
孟妻也非常感激婆婆 , 对孟母更加孝敬 。
在孟母的管理下 , 孟家始终和睦 , 很少有夫妻、婆媳矛盾 。
孟子得以专心向学 , 孟氏家族也因此受到后人尊重 。
明理的孟母 , 是这一切的源头 。
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文章图片
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文章图片
好导师 , 一生志存高远
孟母不但是个称职的母亲 , 更是孟子的人生导师 。
孟子学业有成后 , 很想像先师孔子一样周游列国 , 传播儒家思想 。
可是又顾虑到母亲年龄渐大 , 不忍心离开母亲 。
毕竟那个时代交通不便 , 一次远行 , 需要耗时很长时间 。
而且当时医疗条件不好 , 人们寿命普遍很短 。
古人讲究“父母在 , 不远游” 。
怕的就是出门在外 , 父母一旦生病或者出现意外 , 自己来不及赶回 。
然而孟母却不愿意因为自己 , 耽误儿子的理想 。
她对儿子说:“如今你已经成人 , 我已经老了 。 你只管去行你的义 , 让我尽我的礼数 。 ”
一席话 , 打消了孟子的全部顾虑 。
于是 , 孟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 , 并受到了空前的尊敬和欢迎 。
有书共读|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孟母三迁:那个离孩子最近的这个人
文章图片
行到齐国的时候 , 齐国国君聘他为客卿 。
他赶紧将母亲接到身边 , 恪尽孝道 。
可惜那时孟母身体已经很衰弱了 , 不久就病逝了 。
死前 , 她非常欣慰 , 能看到儿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孟母这一生 , 成就斐然 。
她不但细心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 帮助儿子处理家庭矛盾 , 更能为儿子指引人生道路 。
孟子能与孔子并称 , 成为一代圣贤 , 离不开母亲在背后的奋力托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