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西风的|一元皇权的"维护者",宴饮对于政权的影响( 二 )


我们将目光拉到夏商时期 , 早在西周之前 , 夏商的统治阶级就已经有意识的将宴饮器具——鼎与等级身份相联系 , 即"天子九鼎 , 诸侯七、元士三也" , 而这一秩序也始终贯穿于夏商乃至先秦 。

策马西风的|一元皇权的"维护者",宴饮对于政权的影响
本文插图

商周时期天子所用的鼎
到这或许有人会问了 , 既然在春秋战国以后 , 礼乐已经崩坏 , 宴饮为何还能发挥继承礼的作用?其实大家先秦为切入点可以看到 , 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低下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 能否解决温饱还是一个问题 。 因此将"礼"的规范融入到这来之不易的"温饱"当中 , 能够将宴饮的政治性与国家统治相结合 , 达到皇权统治的高度统一 。 汉代以后虽然礼乐不复 , 但是在其宴饮中依旧能看到"礼"的影子 。 三、宴饮对一元皇权的维护
汉代的宴席之风可谓是鼎盛至极 , 从小的方面来说 , 宴席能够满足人的口欲之望 , 往大了说在国家大事 , 外交军务的决定都是在宴席上的推杯换盏之间产生的 。 宴席当中不仅能加强君臣之间的交流 , 也能够在外交场上展示国威 , 维护国家尊严 。
而在这样的宴席上 , 最重要的就是场合仪式 , 这是在国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宴席中的流程以及席座的安排都要突出君臣之义 , 规范朝廷秩序 , 通过这种仪式化、常规化的手段来表达大臣们对于帝王的忠诚 。

策马西风的|一元皇权的"维护者",宴饮对于政权的影响
本文插图

宴饮中严格按照等级来划分坐席
就汉代的赐酺聚会来说 , 在坐席上的安排十分严格 , 席次并不是按照功劳来安排 , 而是通过爵位的高低以及年齿的长幼 , "正齿位者 , 乡饮酒义 , 所谓六十者坐 , 五十者立侍 , 六十者三豆 , 七十者四豆 , 八十者五豆 , 九十者六豆 , 是也 。 "
这是将儒家的长幼秩序以及"讲礼义 , 重孝悌"渗透进去 , 将宴饮作为一个平台 , 将宗族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隶属关系结合在一起 。
国家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赐爵 , 也必须通过宴饮来确立其地位 。 这并不是汉代独有的 , 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确立起宴饮与赐爵制度相结合的仪式 , "先王将建诸侯而锡爵禄也 , 必于清庙之中 , 陈金石之乐 , 宴赐之礼 , 宗人摈相 , 内史作策也" 。
在赐爵册封结束以后 , 帝王与王侯们便会在宗庙中举行宴饮 , 而宴饮的席次正是通过这次册封的新爵来制定的 。 在庙堂中举行宴饮 , 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 庙堂代表的是历代先皇的意志 , 也帝王与神灵交流的地方 , 在这里确定与皇权的盟约 , 是国家政权建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四、酒桌上的博弈——宴饮
虽然宴饮在汉代作为国家统治的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但也因为这样 , 宴饮在国家中成为了"政治交流"的另一种手段 , 臣民之间的宴饮不再是简单的交际来往 , 而是带有私权的性质 。
虽然在西汉早期的时候统治者对于宴饮作出了限制 , 旨在尽快恢复国家经济 , 之后也有过酒禁的相关禁令 , 但是就连皇帝都未能遵守 , 文帝曾"常宴饮通家" , 又怎能指望文武百官去遵从呢?
朝臣之间的宴饮更是成为了权力博弈的"中心 , 利用宴饮来结交权贵成为常态 , 形成势力集团 , 将宴饮发展为笼络心腹的手段 。 在这样的势力集团中 , 被笼络的大臣们对于笼络者形成了服从的关系 , 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一元皇权" , 对国家秩序产生了冲击 。
再者 , 这些宴饮中形成的势力集团 , 往往在酒桌上就将国家大事给决定了 , 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稳定 , 甚至是皇权也受到其干涉 。 例如在公元90年 , 李广利出征匈奴 , 与丞相刘屈氂设宴与渭桥密谋 , 将昌邑王刘髆拥立为太子 。 虽然最后事情败露 , 但这也是敲响了警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