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TB|尚有“人祸”:道光为什么这么“穷”?,“天灾”之外】

文|郭晔旻
【【国家人文历史TB|尚有“人祸”:道光为什么这么“穷”?,“天灾”之外】】清廷在道光年间的支出却呈现出“前此未有”的景象 。 值得一提的是 , “天灾”扮演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 19世纪的前期 , 地球气候显得很不“正常” 。 1815年 , 印尼埃博坦火山爆发(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 导致北半球气温普遍下降 。 欧洲在1816年因此出现了“无夏之年” , 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 。 1823年 , 清朝中国又发生了“癸未水灾” 。 全国有九个省(直隶、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江西和湖南)三百多个县受灾严重 。
清朝版图辽阔 , 地形复杂 , 发生自然灾害本不足为奇 , 但癸未年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如此密集的水灾 , 实属罕见 。 向来号称“财富之区”、人均田赋高居全国之首的江苏省松江府(今属上海市)、苏州府就是其中的典型 。 据说 , 这一年的长江三角洲 , 大雨从阴历二月开始下 , 一直下到九月 , 其间仅只在六月和八月略有间歇 。 大雨引起严重水灾 , 导致当年水稻绝收 。 当时的署理江苏布政使林则徐为之惊呼:“苏属被灾之重 , 为从来所未有 。 ??此数十万饥饿余生 , 将何术以处之哉???总之灾分太重 , 灾民太多 , 灾区太广??”有学者计算 , 此次“癸未水灾”所带来的直接财政损失 , 包括赈济灾民与河工 , 和间接财政损失(灾区短征的赋税)加在一起 , 可能达到2400万两白银 , 超过当年清廷岁入的一半 。
【国家人文历史TB|尚有“人祸”:道光为什么这么“穷”?,“天灾”之外】
文章图片
《道光帝全身骑马像图》轴 , 清 , 宫廷画师
“天灾”之外 , 尚有“人祸” 。 “河工”本就是清廷的一项主要开支 ,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 开销越来越大 。 时人魏源就说 , “国朝以来无一岁不治河” , “乾隆四十七年以后之河费既数倍于国初 , 而嘉庆十一年之河费又大倍于乾隆”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 , 物价也在上涨 。 18世纪下半叶(乾隆后期和嘉庆初年)粮食价格比上半叶几乎翻一番 , 19世纪上半叶(嘉庆、道光年间)又翻一番 , 粮价既涨 , 其他百物莫不上涨 。 河工所需的物料要从民间采买 , 佣工要从民间雇佣 。 工价和料价都随着市场价格变动 。 嘉庆道光年间 , 一堆柴草的价格就是“旧例”的四倍 。 另一方面 , 当时清廷的治河之臣又往往把河工看作中饱私囊的“肥缺” 。 早在嘉庆十六年春 , 就调查出“河工糜费至四千余万??而工程未尽坚固”的弊端 。 救灾开支如此增加 , 无数国帑却揣进了私人腰包 , 国库节余又怎能不减?嘉庆年间 , 已经出现了“一切经费皆有竭蹶之虑”的呼声 , 待到道光帝继位时候 , 情况无疑愈加严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