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

北京联盟_原题是: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 , 22岁写出千古名作
南宋人姜夔(约1155—1221)是个鬼才 , 用现在的话说 , 他是个斜杠青年 。 我们介绍他的身份 , 应该是这样的:词人/诗人/音乐家/散文家/书法家……【】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
文章图片

他自小熟读杜牧描写扬州的诗歌 , 对这座唐朝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十分向往 。
大约22岁那年 , 1176年的冬至日 , 他终于来到了扬州 。
然而 , 相见不如想象 。 他在扬州城外 , 放眼望去 , 全是荠草和麦子 。 进了扬州城 , “则四顾萧条 , 寒水自碧 , 暮色渐起 , 戍角悲吟” 。
一座战后的荒城 , 取代了杜牧诗句中的繁华意象 。
姜夔内心涌起一股难言的悲怆 。 他写下一阕词 , 作为这座梦中之城的挽歌:
淮左名都 , 竹西佳处 , 解鞍少驻初程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自胡马窥江去后 , 废池乔木 , 犹厌言兵 。 渐黄昏 , 清角吹寒 , 都在空城 。
杜郎俊赏 , 算而今、重到须惊 。 纵豆蔻词工 , 青楼梦好 , 难赋深情 。 二十四桥仍在 , 波心荡、冷月无声 。 念桥边红药 , 年年知为谁生?
这阙《扬州慢》 , 在最近的100年间 , 成为姜夔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 。 由于它入选了高中语文教科书 , 很多人都能全篇背诵 , 或背出其中几句 。
很长时间里 , 我以为这阙词的作者是一个老头儿 , 对着衰败的旧时城市喃喃自语 。 后来才知道 , 姜夔写作这阙词的年纪 , 就是如今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纪 。
青春无敌 , 活力无限 , 在姜夔那里 , 却变成了家国凋零 , 岁月清空 。
而这阙词 , 则是南宋时代的哀歌 , 也是姜夔个人的谶语 。
【】南宋出了个鬼才: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
文章图片

▲姜夔画像(溥心畬绘)
01. 写《扬州慢》也是爱国
历史从来不会对任何时代的过客温柔以待 。 要不是有80多阙词和180多首诗传世 , 姜夔也会像不同时代的、无数的男女老少一样 , 静默过完或悲或喜而又无人知晓的一生 。 不留一丝痕迹 , 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
但我们今天仍然知道姜夔此人 , 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气息 , 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功业 , 或做了什么官 。 恰恰相反 , 他一无所有 , 没有功名 , 没有钱财 , 没有传奇性的事迹 , 甚至连一个固定的家都没有 。
姜夔童年就随父亲离开故乡——饶州鄱阳 。 大概在他14岁的时候 , 父亲在汉阳为官任上不幸病逝 , 他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姐一家生活 。
成年后 , 他开始漫游吴越一带 , 寻求生活出路 。
《扬州慢》是他这一时期经过扬州写下来的 。 他在词中至少有四五处化用了杜牧关于扬州的诗句 , 但那些繁华风流的历史记录 , 都被他拆解成悲哀的铺垫 。 起笔“淮左名都 , 竹西佳处” , 化用的是杜牧的“谁知竹西路 , 歌吹是扬州” , 八个字就写出了扬州当年多么的繁华 。 然后笔锋一转 , 又是一处化用杜牧的名句“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卷上珠帘总不如” , 而此时 , 姜夔眼前的扬州已全然不同:“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自胡马窥江去后 , 废池乔木 , 犹厌言兵 。 ”
历史与现实终于在这里交织和疏离 。 连池台草木这些无情之物 , 尚且厌谈兵事 , 何况是人呢?
史载 , 金兵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等年份数次南侵 。 尤其是1161年这一次金兵入侵 , 影响特别大 。 当时 , 南宋朝臣震怖 , 争相举家逃匿 , 作为前线的江淮地区则生灵涂炭 。 扬州、楚州(淮安)、镇江、建康(南京)一带 , 屡遭洗劫 , 百姓死伤惨重 。 史书说 , “扬州空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