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读历史|一以悟臭帑”,古代士人为何对香道文化如此痴迷?,“今闻馨香道】( 二 )


【潜心读历史|一以悟臭帑”,古代士人为何对香道文化如此痴迷?,“今闻馨香道】
文章图片
从香炉的形状、样式来看 , 南宋仍然使用源于汉代的香炉始祖——博山炉 。 曹勋诗云:“曲榄榴花绛色鲜 , 博山一缕水沉烟 。 ”
此外 , 古代士人还大量使用兽形炉 , 鸭形炉是最常见的一种 。
宋代兽形炉的大量使用 , 更多的是因为飞禽走兽的造型充满了变化和富于曲线美 。 南宋还有一种袖珍小香炉 , 外出时方便携带 , 吴文英词云:“袖炉香 , 倩东风 , 与吹透 。 ”
此外 , 还有制香 。 烧香的方法等技艺讲究 。 南宋王沂孙曾在《天香·龙涎香》中记述了龙涎香的采香、制香到焚香的全过程 。 不过 , 对于制香 , 古代士人一般并不亲为 , 比较重视焚香技艺 。
古代士人对焚香的操作颇有讲究 , 首先 , 焚香的时间多选择在清晨 。 如陆游常在起床后烧香:“老夫起烧香 , 童子行汲井 。 ”其次 , 焚香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私密、封闭的空间内 。 这样的环境能对香气起到保存的作用 , 有利于人们对香气的感知 。 三、香道使人修养身心
在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中 , “道”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
南宋佛家他们在玩香的时候 , 并不冥思苦想去试图参悟香道的某种真谛 , 而是将焚香有机的融合到日常的各种活动中 , 比如静坐、弹琴、饮茶、诵读等社交 。
宋代士人休闲活动偏于静态 , 加上许多理学家倡导静坐 , 所以他们喜欢在焚香时静坐 , 以此修养身心 。
如陈知丞诗云:“官舍多暇 , 焚香静默 , 坐进此道 。 ”在睡眠的时候 , 古代士人习惯以香为伴 。
朱敦儒自称:“箫鼓远 , 篆香迟 , 卷帘低 。 半床花影 , 一枕松风 , 午醉醒时 。 ”最常见的焚香常常伴随着朗诵活动 。
《香学会典》中记载:“凉秋既久 , 窗扉留月 , 光摇草书 , 接于几席 。 炷香诵书 , 独坐无人 , 静念感触 。 ”
【潜心读历史|一以悟臭帑”,古代士人为何对香道文化如此痴迷?,“今闻馨香道】
文章图片
宋代时 , 道教、佛教流行 , 士人们也会在焚香时阅读道书和佛经 。 除此之外 , 古代士人也常常会在焚香的时候饮茶、弹琴 。
曹勋诗云:“从来甚爱水云居 , 投老安闲且自如 , 渝茗焚香方外友 , 白灰红火养丹炉 。 ”事实上 , 香不仅是古代士人个人休闲生活的玩物 , 也是集体休闲 , 社交活动的重要润滑剂 。
一方面 , 在一般的士大夫家中 , 有客人拜访的时候 , 焚香是一项重要的礼仪 。 在献茶、摆酒设肴、举乐、进舞之前 , 先要焚香 。 如王之道诗云:“我来蒙师炷香鼎 , 旋汲溪泉为煎茗 。 ”
另一方面 , 在古代士人的生日宴会上 , 香也是极其重要的 , 甚至是必备的玩赏之物 。
从客人进来到宴会结束 , 主人会一直让香气氤氲 , 缭绕不散 。 “年时生日宴高堂 , 欢笑拥炉香 , 把酒祝君长健 , 相随归老故乡 。 ”
由此看来 , 焚香是一种很好的背景活动 , 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 , 能为其他休闲活动的展开提供趣味和美的意境 。 四、香道营造诗意氛围
从审美主体上来说 , 香气可以使人愉悦 , 放松 , 故而比较容易进入一种消除焦虑的状态 。 香的这种“澄心”的作用 , 正如古代士人林正大词云:“消磨世虑坐焚香 。 ”香具有色香味多个方面的审美特质 。
从宋代开始 , 人们就常常把香用模具压印成一些固定花样 , 形状像曲折美观的篆文 , 所以称作“香篆” 。
古代士人对此珍爱有加 , 美称为“宝篆” 。 韩淲词云:“烛影红酣宝篆香 , 楼上黄昏角 。 ”香的外形具有一种古雅之美和历史文化意蕴 。
其次是烟云之美 , 它在视觉上徐徐袅袅 , 悠然飘动 , 似云似雾 , 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自在之美和自得之情 。 香烟缭绕 , 在空中画出了万千种美妙的形状 , 实在是赏心悦目 。
再次 , 香在味觉上又有迷人的味道 , 拨人心弦 , 惹人陶醉 。 即使在烧尽之后仍有悠长的回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