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每经专访平安产险高端责任险业务部总经理沈乐行:A股董责险需求升温 专业团队建设和监管引导势在必行

每经采访人员 涂颖浩每经编辑 廖丹
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前4月 , 超7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采购董责险 , 这一数据较上年同期上涨450% , 和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一起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
过往A股上市公司投保情况如何?采购公告激增是否意味着A股董责险投保率将大幅提升?就投保而言 , 在保险实操中究竟是如何处理的、又有哪些基本的报价考量因素?什么时间投保对上市公司及高管而言更加合理?投保额度应如何选择 , 参照同业“复制粘贴”的采购额度足以覆盖其风险敞口吗?董责险承保盈利稳定性如何 , 保险公司就此市场又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呢?平安产险高端责任险业务部总经理沈乐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专访时 , 就上述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 , 现在让我们一探究竟 。
A股上市公司风控意识提升 , 预计年内投保率升至15%
NBD:公开数据显示 , 最近两个月A股上市公司公告采购董责险数量激增 , 以此趋势预判 , 今年董责险投保率有望达到多少?
沈乐行:从公开数据来看 , 截至2019年 , A股上市公司采购董责险的比例在10%左右 。 进入2020年以来 , 基于新《证券法》的影响 , A股上市公司的投保意愿已出现明显提升 。 2020年全年的投保率变化预计将进一步受到新《证券法》具体实践及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 , 粗略预计截至2020年年底 , A股上市公司采购董责险的比例将会达到15%左右 。
NBD:如何理解触发董责险理赔的“过失行为”?
沈乐行:一般而言 , 可以触发董责险理赔的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管在履行其自身董事高管职责时的作为及不作为 , 以及被保险公司为上市公司时 , 公司及董事、高管违反相应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 。 已被监管或法院认定或判决的故意欺诈行为除外 。
按2018年-2019年6月的不完全统计 , 实际有超过75%的A股上市公司因信披违法违规遭受监管调查及处罚的案件属于非故意欺诈行为 , 包含财报失当或错误、公告不完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的未及时或完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手方或标的公司未能如实披露等问题 。
NBD:作为“舶来品” , A股市场董责险与海外市场有什么不同?
沈乐行:在产品设计上应基于本地化风险及司法实践而有所不同 , 不然将无法覆盖A股上市公司实质所面临的风险 。 在海外市场中 , 故意违法行为的认定主要以司法程序判决或裁决为准 , 但是针对A股市场 , 上市公司及相关董事、高管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违法 , 是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通过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认定和阐述的 , 相应投资者民事诉讼当中的原告无需额外举证证明、法院也不会再就其进行性质上的判定 。
同时 , 国内的监管环境以及法律法规也与海外的有异 , 如投资者民事诉讼实质的审理前提、上市公司甚至实控人作为追责主体、行政和解和持股行权等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等 , 所以单纯的舶来品未必合适A股市场 , 保险公司必须为A股市场制定专有产品才可满足A股市场的需要 。
投保时间和保额选择也有大学问 , 提前进行风控安排可起到更好效果
NBD:在什么时间投保董责险会比较妥当?有没有最好的投保时机?
沈乐行:部分上市公司在遭受监管机构立案调查或遭到股民索赔后 , 才采购保险 。 一般的董责险条款有已发生的赔偿请求的责任免除 , 即针对在保险期间开始前已经发生立案调查或股民索赔 , 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 且往往保险公司也会将前述事件的发生一并纳入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中 , 导致承保条件、保险费率的严苛 。 因此 , 也建议A股上市公司在确定自身需求后 , 应尽快投保 , 确保风险敞口的及时覆盖 。
NBD:扎堆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临时抱佛脚”案例 , 如何看待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在已知出现可能导致监管调查或投资者民事诉讼的事件后 , 紧急寻求保险的现象?在保险实操中 , 如何做会更加合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