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各有特点如何分辩?

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名瓷 , 元明清三代都各有特色 , 对于青花瓷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也因为这三个时期的瓷器烧造技术成熟程度不一样 , 所以青花瓷的表现也差异较大 , 特别是收藏者 , 分清元明清三代青花瓷 , 可谓必须练习的功夫 。那么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 , 应该如何分清楚呢?
首先应该明确 , 青花瓷按工艺来划分 , 只需两大类就可以进行概括 , 也就是粗类瓷与精细瓷 。此二者的差异是肉眼可辨的 。因为青花钴料的发色不同 , 粗瓷颜色更偏深沉 , 而细瓷则有明快之感 。这个特性在三代青花瓷中体现得各有不同 , 且由于钴料选择的不同 , 技艺侧重点的不同 , 辨别更加复杂 , 所以仅仅想通过某些口诀一次性掌握元明清三代青花瓷的特征并加以辨别是不现实的 , 但如果多多上手学习 , 就会发现 , 三代青花瓷的辨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
「」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各有特点如何分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比如元青花 , 苏麻离青的使用可谓一大创举 。这种青料的娇贵使得它需要与别的矿物质配合才能稳定发色 , 但不得不说 , 这的确是一种独特的青料 , 发色明艳恬静 , 蓝中带紫 , 深邃而不沉闷 , 无晕染或者局部晕染 , 整体发色稳定而明丽 , 是本土青料无法达到的效果 。所以元青花比起后代瓷器 , 在颜色上很有特点 , 蓝中带紫并且明丽自然的 , 多为元青花瓷 , 因为苏麻离青在后世不断减少 , 与元代无法相比 。
不过明代的青花瓷 , 又有另一番韵致了 。由于明代的制瓷技术已有提升 , 特别是绘画水平的提高 , 使得明青花更具有中国传统的“文人气” , 画面装饰留白合适 , 风韵独具 。当然 , 在发色方面 , 早期的明青花也是采用苏麻离青的 , 所以与元青花有相似之处 , 但是后期采用本土青料 , 例如平等青等等 , 虽然明艳的紫蓝色少了一些 , 但是温婉秀丽的淡青瓷器也有了很大发展 , 婉丽淡雅 , 是元青花少见的 。
「」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各有特点如何分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青花与明青花的烧造历史 , 为清青花提供了经验与基础 , 所以清青花的烧造无疑是更为成熟的 。无论是对青花钴料的选择 , 比如结合不同的青料加以配比 , 再在釉中加入别的矿物质以达到明润的效果 , 且由于提纯技术的提升 , 整个清代的青花瓷相较于历朝历代 , 都有更多的完善与进步 , 特别是对于青花发色的控制 , 不再依赖于进口青料 , 而是在烧造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调整 , 成瓷也更为精美 。
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精品赏析
「」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三者,各有特点如何分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 尺寸:高45厘米
本品俊秀挺拔 , 胎质厚重坚致 , 釉质温润泛青 , 其盖为覆杯型 , 中置宝珠钮 , 外绘六瓣覆莲瓣纹 , 布局疏朗 。在宋元明三朝 , 梅瓶为实用器皿 , 多为盛酒之用 , 故烧造同时必配瓷盖 , 而清代则以之为陈设或插花之用 , 故不需烧造盖子 。其盖式样与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六个青花梅瓶当中的五个盖子一致 。其肩部装饰孔雀穿牡丹花图案 , 一面绘雄孔雀回首收翅 , 恰好落地的瞬间 , 另一面则是雌孔雀俯首翔飞 , 与雄孔雀相呼应 。所绘孔雀翎羽清晰 , 神韵尤佳 , 周围缠枝枝牡丹翩翩展姿 , 妍态尽见 , 此处纹饰布局与安徽繁昌县新港街道元代窖藏出土「元 青花孔雀纹兽耳罐」的主题纹饰一致 , 笔法疏朗清秀 , 如出一人之手 。
腹部绘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 , 但见牡丹花开正浓 , 妍美饱满 , 仰俯有姿 , 枝蔓舒展轻盈 , 布局疏朗清新 , 笔意酣畅洒脱 。纵观本品上下之装饰有别元青花常见繁密之风格 , 清雅可人 , 其牡丹枝蔓均以细笔绘就 , 灵空舒畅 , 尽显纤巧之柔美 , 犹见风姿之典雅 。青花之色 , 苍翠妍丽 , 深入胎骨 , 兼有丹青之妙 。底部涩胎 , 泛瓦红色 , 留有明显的垫烧粘结高岭尾砂的痕迹 , 为元青花装烧工艺的重要特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