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毛泽东筹划用武力解放台湾为何没能实现?( 八 )
1960年5月22日 ,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 , 研究和确定了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的总方针 。 毛泽东等中央常委一致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 , 也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 , 现在叫蒋介石过来有困难 , 但问题总要有个想法 , 逐步地制造些条件 , 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 1961年6月 , 毛泽东再次表示:如果台湾归还中国 , “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 , 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 ”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谈话以及中央的对台政策 , 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 科学地概括出“一纲四目”思想 。 1963年1月4日 , 周恩来指示张治中在给陈诚的信中提出:“只要台湾归回祖国 , 其他一切问题悉尊总裁(按:蒋介石)与兄(按:陈诚)意见妥善处理” , 其意思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 这是总的方针和原则(“一纲”) , 任何情况下都动摇不得 。
“四目”是:一是台湾统一于祖国后 ,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 , 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二是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 , 悉由中央政府拨给(按: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 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 , 协商决定后进行;四是双方不互派特务 , 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
“一纲四目”的科学概括 , 受到毛泽东及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认可 。 此后 , 当谈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条件时 , 均未超出上述思想 。 毛泽东、周恩来多次表示 , 只要蒋介石当局能够守住台湾 , 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 大陆就不会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甚至讲到台湾问题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 , 可以留给下一代去做 。
中共中央的对台统战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 陈诚生前曾通过有关渠道告诉周恩来 , 要周相信他的人格 , 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即不会让台湾分裂出去 , 做民族的罪人 。 1965年3月陈诚病逝后 , 在发表的遗嘱中既没有讲“反共” , 也没有讲“反攻” 。 他向蒋介石进言: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的兵力;不能信任美国;不能受日本愚弄等 。 台湾的国民党右派想在陈诚的遗言中 , 加上“反共反攻”一类的内容 , 陈诚夫人不同意 。 她找到蒋介石 , 蒋介石同意不修改 。 这说明 , 蒋介石当时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的 。
陈诚遗嘱发表后 , 周恩来曾在政协民主人士会议上说 , 从陈诚的遗嘱看 , 这是我们对台通气工作、传话、传信的结果 , 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效果 , 有影响 。
文章图片
历史的遗憾
20世纪70年代初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当局代表中国坐进了联合国的席位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 , 中日关系的改善 , 这些重大事件使台湾的处境急转直下 , 形势对中共十分有利 。 因此 , 毛泽东和周恩来又把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
1973年春 , 毛泽东把和台湾当局沟通、恢复和谈的特殊任务交给了92岁高龄的章士钊 。 1973年5月25日 , 章士钊飞抵香港启德机杨 。 抵港的翌日 , 章士钊就开始约见旧友 。 可惜天不假年 , 一个半月后 , 7月1日 , 章士钊在港病逝 。 章士钊病逝后 , 香港各界举行了公祭 , 许孝炎、宋宜山、童冠贤等国民党故旧及港澳同胞1000多人参加了公祭仪式 , 深切悼念这位为国共和谈奔走的老人 。 许孝炎等人表示要尽快将章士钊带来的中共和谈条件转告给台湾方面 。
蒋介石得知章士钊在港去世的消息后 , 表面上无动于衷 , 但内心深处还是有触动的 。 一些国民党元老也受到感染 。 从美国回台湾不久的陈立夫即在香港《中华月刊》发表了一篇呼吁祖国统一的文章 。 他主张国共两党重开谈判 , 以实现祖国统一 。 他充满信心地说:“中国人无论在大陆或台湾以及海外各地 , 势必额手称颂 , 化干戈为玉帛 。 ”
推荐阅读
- 周恩来|周恩来病危时说出一个惊天秘密 与台湾有关
-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用九个字解释她为何不愿回台湾
- |毛泽东辞世 留下哪四大遗憾?
- 叶剑英|毛泽东弥留之际为何两次招呼叶剑英?
- 山西|抗战初毛泽东称什么是“八路军的拿手好戏”?
- 溥仪|1961年毛泽东单独接见末代皇帝溥仪长达5个多小时,溥仪几次失声痛哭
- 指挥|揭秘毛泽东五虎将歼敌数比较:粟裕胜过林彪
- |一锤定音,毛泽东为何最终决定炮击金门?
- 毛泽东|林彪的两封信与毛泽东的经典之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将军|唯一能带枪见毛泽东的人,最后官至国家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