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次文化盛宴 , 很多学术流派为了标榜正统 , 相互之间出现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 在众多学术流派中 ,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 , 以及老子创立的道家最为出众 。 并且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风云 , 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受人推崇 。
生活在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老子 , 在我国古代历史都非常著名 。 他著写的《道德经》虽然只有5000多字 , 但是这系统的论述和道家学派的主张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出自道家名著《道德经》第五章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相传《道德经》 , 是老子观看祭祀天地仪式后 , 突然有感而发创作的经典名著 。
虽然《道德经》仅有五千多字 , 但是却一点也不输孔子编写的《春秋》 。 虽然这部道家著作语言晦涩难懂 , 并且所表达的观点争议较多 , 但是却一点都不明显《道德经》的魅力 。 《道德经》中的“十字箴言”
关于老子著写《道德经》的说法有很多 , 但比较被世人认可的说法 , 认为这是一篇“观后感” 。 在这篇“观后感”中 , 系统的阐述了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观点 。 老子在观看祭天地仪式之后 , 发现草编制的猪和狗在祭祀后 , 如同废物一般被人所遗弃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突然有感而发 , 于是仅有五千余字的不朽名著 , 《道德经》就在这种前提下诞生了 。 关于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或想法 , 时至今日依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众 。
第一种观点:影射统治者残暴行为
后世人在品鉴《道德经》的时候 , 对“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 , 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论调 。
有人认为 , 这是老子在影射上层统治者残暴的统治行为 。 换句话说 , 统治者并不在意老百姓 , 而是将他们当做猪、狗一样对待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 , 这句话认为上天并不仁慈 , 只是把天下万物当做祭品 。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看起来 , 虽然都能说得通或有一定道理 。 但如果将其融入《道德经》中 , 再度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后 , 可以得知 , 其本意并非轻贱万民 。
第二种观点:天地公平 , 普度众生
天地万物就像用草扎成的猪、狗一样 , 没有任何贵贱、高低之分 。 或者说天地在对待万物时并没有阶级意图 。
天地既不会对某个生物特别推崇 , 同时也不会轻贱世间其他生物 。 也就是说一切都以自然发展为标准 , 不管万物变成了什么样子的 , 都是古人行为与天地无关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事实上这种解释 , 更符合《道德经》所阐述的观点 , 那就是所有的一切都顺其自然 。
这种感觉就像“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如果从更深的角度去分析这句话 , 其实就是“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或处于合理境遇 , 都是个人命运的自然造化 。 《道德经》阐述观点释义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实际上如果从这句话所阐述的观点来看 , 其实就是一种超脱于万物的思想 。 而这种思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 , 以及平时为人处世都有很大帮助 。
在现实生活中 , 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很少 , 能够真正按照这种说法去做的人寥寥无几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实际上是从公平的角度出发 , 对天下万物作出了公正的评价 。
虽然人是天地万物之长 , 但是却未必就比刍狗更高级 。 相反就算是用草编织的猪和狗 , 也不会因为个人身份低贱 , 而对人产生所谓的敬畏心理 。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去分析 ,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现出的观点 , 其实完全符合道家学派的“无为而治” 。 “以无为化有为 , 以有为化无为” , 才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契机 。
天地万物根本没有等级之分 , 唯一的差别就是外形和思想 。
古人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谓刍狗?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文章图片
结语
《道德经》作为道家学派的思想契机 , 在历经3000多年的不断传承之后 ,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 , 这其实就充分说明了 , 道家学派思想的先进性 。
老子倡导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 而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 都应该有一个“无为而治”的心 。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实际上所阐述的 , 并不是天地不仁义 。 而是说在天地的包容之下 , 万事万物都毫无差别 。 天地既不会对某一个事物仁慈 , 也不会对另外一个事物残忍 。 这其实才是老子思想中 , 最难能可贵的重要观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