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用在刀刃上,今年国家钱主要花在这十个地方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李玉坤)5月22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 会上 , 代表审议财政部《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报告提出 , 当前 , 受全球疫情冲击 , 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 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 , 国际贸易投资萎缩 , 大宗商品市场动荡 。 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 , 就业压力显著加大 , 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 , 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 财政运行压力增加 。 从财政收入看 , 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 , 今年1-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 , 预计今年后几个月 ,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 , 财政收入开始企稳回升 , 但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二季度可能维持负增长 , 下半年可能出现恢复增长并回补部分上半年减收 。财政部的报告指出 , 今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 , 坚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重点财政工作 。1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461亿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安排1461亿元 , 连续五年每年增加200亿元 , 并通过结转资金再一次性增加300亿元 , 进一步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挂牌督战地区和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 。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 。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 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 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大气、水、土壤等方面污染防治资金分别安排250亿元、317亿元、40亿元 。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 。 综合采取各类措施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 严禁搞虚假化债 , 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 。2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回暖 , 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 , 支持各类商场、市场全面复商复市、生活服务业常态化运营 。 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 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 ,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 中央财政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 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 比上年增加224亿元 。 中央财政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注资500亿元 , 支持发行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用作资本金 , 加大沿海干线高铁、城际铁路和沿江高铁项目建设力度 。3支持保居民就业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 稳定就业总量 , 改善就业结构 , 提升就业质量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39亿元 , 用好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的超过1000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 , 以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 , 促进地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 。 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 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4支持保基本民生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84亿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增长8.3%、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增长11.8%、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增长9.6%、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增长9.2%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 达到每人每年550元 , 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 , 达到每人每年74元 , 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城乡社区 。 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同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484亿元 , 支持各地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 。 中央财政医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286亿元 , 用于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 , 做好医疗保障托底 。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安排707亿元 , 重点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发展租赁住房 , 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 。 中央财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安排185亿元 ,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安排152亿元 , 支持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5支持保市场主体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到明年缴纳前期已出台的部分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 , 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 , 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 ,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延缓到明年缴纳 。减免国有房产租金 , 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 。 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减半收费 , 将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2020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 。6支持保粮食能源安全支持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今年将强化耕地保护与农田水利建设 , 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 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 。 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恢复政策 , 稳定和保障国内猪肉市场供应 。 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 促进畜牧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 。着力保障能源安全 。继续支持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 , 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 , 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7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政策 , 大力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 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 , 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 。 支持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 研究建立与支持创新相适应的政府采购交易制度、成本管理和风险分担机制 。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 释放科研机构和人员创新活力 。8支持保基层运转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 ,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含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增长7.5% , 高出中央本级支出7.7个百分点 , 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安排2796.1亿元 , 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 , 用于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 。9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安排350亿元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 , 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350亿元 , 引导地方特别是城市政府积极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 切实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支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 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 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 ,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10支持国防、外交工作重点保障国防支出围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 重点保障国防支出 , 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做好资金保障 , 健全配套政策 。 完善优抚安置政策 , 支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切实保障好退役军人待遇 。 支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