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双漾里是近年来市区最大的一个征收区块 , 涉及500多户人家 , 在这片居民楼鳞次栉比的闹市区里 , 藏着一条特别的弄堂 , 有27幢房子是主人自己所建 , 它们也见证过老硖石曾经的“蔬菜大队” 。 如今 , 房子的主人已渐渐变老 , 老人期待早一天和家人搬进宽敞的新家 。
双漾里一弄依河而建 , 河就是白漾河 , 弄堂深处的35户人家 , 也就枕河而居 。 这个地方 , 曾经还有个十分响亮的名字 , 叫硖石镇蔬菜大队 , 弄堂西边的城西菜场 , 也正好印证了这一段历史 。
5月19号上午 , 采访人员和联塘社区工作人员一行 , 叩开了弄堂里老胡家的大门 。 老胡叫胡加奎 , 年近70 , 弟弟胡银奎住他家前面 , 也是一幢三层楼房 。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走进小院 , 进入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小天地 。
小楼西面墙根 , 是他的私家花园 , 顺着墙脚 , 一字儿排开几十盆花木 , 一株20多年树龄的爬山虎 , 从根部分出四五股藤干 , 每支都有壮实小伙的胳膊粗 , 顺着光滑的水泥墙面攀援而上 , 葳葳蕤蕤 , 在楼房的每个墙面上铺开了一张张绿毯子 , 整幢楼房几乎都变成了绿色 , 尤其以西面北面墙体上绿最为浓 。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密密匝匝的叶片 , 层层叠叠连缀在一起 , 一阵风拂过 , 闪闪发亮 , 掠起一缕清新的气息 。 爬山虎常盛不衰 , 主要原因是老胡施肥勤 , 他说这几年爬山虎长得粗壮浓密 , 光化肥每年要施一公斤 。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这道最浓绿的帘子下方 , 藏着他家的动物园 , 院子一角 , 光大大小小的乌龟就有10多只 , 一对大鳄龟每只足有二三十斤重 , 一问才知道和爬山虎落户他家的时间差不多 。 20多年下来 , 鳄龟和主人也有了感情 , 大鳄龟是肉食动物 , 性情凶狠 , 可在老胡手里却异常乖顺 。 每隔一天 , 老胡要到附近河里给它们捕鱼虾喂食 。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旁边还有一间工具房 , 俨然一个家庭手工小作坊 , 小五金工具一应俱全 , 儿子体质差 , 家里的活计老胡喜欢自己动手做 。

浙报融媒体昔日“蔬菜大队”已成 往事 海宁这整条弄堂铺满记忆
本文插图

外面的阳光亮堂堂 , 可要上老胡家的楼梯 , 光线却暗得要开灯 , 他家的楼梯要从屋子后面上 , 楼道窄 , 台阶陡 , 上楼梯时 , 跟在后面的人一直要看前面人的脚后跟 。
三楼东面朝阳的房间里 , 摆着一屋子的旧书 , 床上、柜子上都变成了晾书的架子 , 大多是80年代畅销的书籍 , 刘绍棠的《瓜棚柳巷》、张贤亮的《我的菩提树》、贾平凹的《人极》 , 《中篇小说选》、《故事会》等刊物 , 还有风靡一时的国外侦破小说等 , 满屋子的时光都被沉淀了下来 。 老胡说自己读书少 , 但喜欢书 , 老的图书馆就家附近 , 20多年前图书馆处理这批旧书时 , 他就买回来收藏 。 之后不少书被街坊邻居借去看 , 也有些再没有还回来 。 现在房子老了 , 他怕书潮湿发霉 , 梅雨季节前要把书放在通风的房间晾晒 。
楼下卧室的外面原先是储物间 , 变成了老胡的“办公室” , 桌面摊开着一本记账簿 , 本月的开支逐笔记上 , 快记满了一页 , 一共花去2580元 。 老胡动过7次手术 , 每天要吃7种药片 , 维持着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