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



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
本文插图


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
本文插图


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
本文插图

李宁宁语速快 , 像吐豆子一样迅速给出回答 , 总有高谈阔论的准备 。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 , 她可能会跟你说上个心满意足再就此别过 。
爽利的架势总让你联想到她口中那些“打架”的日子 。 作为小米生态链设计总监 , 她所带领的团队负责小米和米家品牌的产品设计 。 这意味着 , 她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建立小米生态链的产品线 , 以此传递某种生活及设计理念 。
团队曾系统地梳理过其米家视觉风格的定义:尊重内部硬件设计合理性、采用基础几何形态或一体化造型、不刻意添加无意义的装饰或细节、采用易融入使用环境的中性色彩方案、交互直觉明晰 。
这是一切小米生态链产品的基础 , 李宁宁所有关于设计的讨论与工作由此展开 。 她没想到的是 , 市场反馈之外 , 纷争也咬了上来 。 争议最多的产品是米家电饭煲 , 有质疑声认为它与无印良品电饭煲有着神似之处 。 强势的李宁宁直接公开了米家电饭煲的设计图纸 , 逐一指出不同之处 。 这场发生在2016年的舆论保卫战 , 让今天的她言语间都充满着不忿:“造谣一张嘴 , 辟谣跑断腿 。 ”
小米压力HI电饭煲、智能LED台灯、插线板、蓝牙耳机
在梳理设计概念之前 , 我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 , 即出于某种殊途同归的风格演化 , 或者是由于极简风格这一最基础产品要义 , 导致秉持着“极简”设计理念的产品都有着视觉上的相似之处?
李宁宁承认这种可能性 , 她甚至说 , 自己的一部分工作是规避设计上的雷同 。 在接到一款由产品规划部提报的立项需求后 , 设计师不仅需要拿起笔把脑海中的产品形态画出个大概 , 还需要大量查阅竞品资料 , 避免产品形态趋同 。
另外 , 李宁宁介绍 , 设计界有着基础的几何形态 , 圆形、长方形、立方体 , 这些现实存在的几何体既基础又常用 , 它们不可能被专利独占 , 只被单一品牌来设计运用也不合理 。
“我不会通过做怪异的东西去规避 , (我们要做到)又极简又不怪又要不一样 。 外界对小米要求还是蛮高的 。 ”李宁宁说 。

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
本文插图

小米电动滑板车 , 周身以白色为主 , 间或以鲜艳配色点缀 , 这是李宁宁做产品工业设计的特意为之 。
她聊起自己的设计偶像 , 深泽直人 。 这位日本设计届的大师级人物曾为耐克、无印良品、日本精工株式会社等知名企业设计过脍炙人口的产品 。 深泽直人秉持“无意识设计” , 意为“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 这种以人为本、不增加冗余设计的理念逐渐演化成极简主义设计的启蒙 , 他对线条、意识、情景、人类行为的观察与捕捉也深深影响着大批奉行极简主义的后来者们 。
李宁宁大四的时候 , 曾以学生身份前往日本参加设计比赛 , 在决赛答辩环节 , 深泽直人是评委之一 。 “我当时像小粉丝一样 , 请深泽大大给我签名 , 他还给了我一张名片 , 名片上什么都没有 , 就只有四个字 , 深泽直人 。 ”
人是他所关注的东西的集合体 。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小米生态链 , 自然就会聚焦在小米生态链设计团队的喜好上 , 这支不到20人的队伍每年经手着大约200件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 。
【出色WSJ中文版TB为何小米生态链的设计师们总是在“打架”?】在提到个人、团队与企业关系时 , 李宁宁认为大家都是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的 , 尤其是在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卖出了量、得到了正向的市场反馈时 , 这种设计师自我实现的爽感支撑着她的每一次判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