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武林大会」,选手使出了咬脸神功( 三 )
图十六:江苏国术馆的“单刀破花枪”
图十七:江苏国术馆的“披身砍刀独立式”五年后 , 1933年10月 , 中央国术馆再次举办全国武林大会 , 亦即“第二届国术国考” 。 虽然比赛规则较之第一次有所改进(比如开始使用拳套) , 但武术高手们无法将漂亮的套路与实战合为一体 , 仍再次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强烈失望 。 一名叫做田镇峰的看客 , 在文章里失望地写道:“我注意留心的看了几天 , ……在短兵决赛的时候 , 人人手里拿着一支哭丧棒式的短棍 , 两人上了台 , 不是对着抡 , 便是互相戳 , 其外就是拼 。 决赛应当精彩 , (然而)精彩就是这样!”为什么进入了决赛的武林高手们 , 不施展他们漂亮的套路 , 只是一味地“不是对着抡 , 便是互相戳”?当然是因为漂亮的套路 , 在实战中远不如对着抡、互相戳来得有效 。对这个问题 , 中国武术界其实一直是心知肚明的 。1934年 , 《国术统一月刊》的一篇文章就直言 , 中国拳师平日里专练“死套子” , 所以临战时常常手足无措;反观西洋拳 , 从初学开始 , 除了“击球、跳绳 , 以及专练发达肌肉”之外 , 还要搞“实习” , 要跟人实战练习 , 所以临场不怯 。体育学教授、自幼练习套路武术的康绍远 , 也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区分武术与技击的观点 。 在康看来 , “武术就是套路” , 而套路是没有攻击力的:“年轻时 , 我也是坚信(套路)武术的技击性 。 后来接触了拳击、摔跤、击剑以后 , 从武术与这些项目的比较中 , 我才发现 , 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如果不练习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 , 你是不会认清这个问题的 。 ”另一位传统武术界名家赵道新 , 则在上世纪90年代接受访谈时明言:“拆招 , 或称拆手、散手等 , 只不过是套路家和幻想家的托词和借口 , 它在师徒说手、同门喂手、同道听劲等友善的场合还能派上用场 , 可一旦遇到生死、荣辱攸关的角斗 , ……在瞬间的强力冲撞中 , 有谁能把套路中的招数串珠拆散 , 并挑选出最合适的一个来呢?……武术界为什么总想哄骗初学者 , 让他们以为套路练习是未来技击的根基 , 预先安排好的对打和推揉是技击的样板 , 而奇式怪招、搏人丈远是技击的目标?”遗憾的是 , 这些实话并没有产生多少反响 。 尽管早在1928年 , 孟唐春“猛咬与赛者之面 , 鲜血淋漓” , 就已证明了套路不如咬脸管用 。
推荐阅读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东联社|临沂一男子跑运输竟然购买使用假证 第一次上路就被交警识破
- 我在美国治痛风——颠覆全部中国概念
- 今天第一次听仝卓的歌,感到这小伙子可惜了
- 光刻机,中国能造吗?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担心随时被驱逐
- 中国日报网|中建二局一公司蒙城皖新项目开展“关心儿童,阳光成长”活动
- 特朗普想借G7峰会搞“小圈子”针对中国 不得人心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