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阅文化名家|李钢的三张名片组诗《蓝水兵》奠定诗坛地位“被逼转型” 变身散文家“酒后托辞”竟成漫画家【李钢代表作】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名家|李钢的三张名片
撰稿:罗晓红 原载书香重庆
【导语】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了“80年代新诗经典”丛书 , 以集群的方式重新出版了80年代具有影响的诗人的作品 , 李钢的诗集《蓝水兵》也以新的姿态与读者重新见面 。 当年 , 诗人李钢影响了一代人 , 现在的他拥有多重身份:诗人、散文家、漫画家 , 这三张响亮的名片 , 成为了辨识他身份的重要标签 。
【人物简介】
李钢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 。 著有诗集《白玫瑰》《李钢诗选》 , 漫画集《北窗漫画》 , 散文与漫画合集《路过人生——李钢漫画笔记》等 。 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 《诗刊》优秀作品奖等数十个奖项 , 两度当选中国当代十大中青年诗人 。 1988年 , 应美国国际诗歌委员会艾伦金斯堡邀请赴美参加了为七位中国诗人举办的国际诗歌节 。
趣阅文化名家|李钢的三张名片组诗《蓝水兵》奠定诗坛地位“被逼转型” 变身散文家“酒后托辞”竟成漫画家【李钢代表作】
本文插图

组诗《蓝水兵》奠定诗坛地位 诗集《蓝水兵》是李钢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自选集 , 以1983年在《诗刊》《星星》上发表的大型组诗《蓝水兵》为书名 , 全书收录了李钢诗歌创作巅峰时期的大部分作品 。
谈到大型组诗《蓝水兵》的创作发表过程 , 李钢记忆犹新 。 1983年初 , 离开部队十多年的李钢突然觉得应该写写自己熟悉的部队生活 , 于是一口气就创作了一大组军旅题材的组诗 。 这组诗展示了海上的风景 , 海军的形象 , 以及海军日常的生活画面 , 它真实写出了海军守护着海疆的点点滴滴 。 诗写好之后 , 李钢连夜从重庆坐上火车 , 把稿件亲自送到《星星》编辑部 , 《星星》的时任主编白航、副主编陈犀看了诗稿都认为这组诗写得非常好 , 便让叶延滨以最大版面立即编辑 。
就这样 , 《星星》以《李钢诗选》为标题 , 一次给出22个页码 , 一共选了李钢10多首诗发表 , 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 , 最后版面达到了极限 , 实在排不完 , 便退了四首给李钢 。 不选用这四首诗的原因 , 不是因为质量问题 , 而是版面所限实在装不下了 。
趣阅文化名家|李钢的三张名片组诗《蓝水兵》奠定诗坛地位“被逼转型” 变身散文家“酒后托辞”竟成漫画家【李钢代表作】
本文插图

《李钢诗选》发表之后 , 没过多久 , 诗刊社便通知李钢参加了第三届青春诗会 , 正是这个机会让李钢的《蓝水兵》张开了飞翔的翅膀 。 按照青春诗会的规定 , 诗人之间除了相互交流 , 还得交作品 。 最终 , 在李小雨的不断催促下 , 在《诗刊》原主编邹荻帆专程前来审稿之时 , 李钢提交了总共五首诗组成的组诗《蓝水兵》 , 包括《星星》没有用完的四首诗 , 又加上连夜赶稿而成的《蓝水兵》 , 至此大型组诗《蓝水兵》全部发表 。
《蓝水兵》一经问世 , 很快风靡全国 。 《蓝水兵》开风气之先 , 以富于现代色彩的语言和技法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意识 , 对军旅诗歌创作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 , 成为新时期诗歌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 李钢由此也被评论家称为“新时期军旅诗歌的先行者” 。 其中的经典名句“蓝水兵 , 你这两栖的蓝水兵”被无数人念诵 , 他的作品被许多喜爱诗歌的读者传抄 , 很多诗歌选集的编辑都打电话给他 , 希望把《蓝水兵》收入选本 。
在8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 , 李钢成为了中国新时期“新来者”诗群的代表人物 , 并引领着中国新诗的风潮 , 他的部分作品还被译为了英、德、法等文字 。 虽然李钢认为这组诗并不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 但谁都无法否认 , 李钢因《蓝水兵》而红 , 这组诗也实实在在给他带来了名声 , 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
趣阅文化名家|李钢的三张名片组诗《蓝水兵》奠定诗坛地位“被逼转型” 变身散文家“酒后托辞”竟成漫画家【李钢代表作】
本文插图

“被逼转型” 变身散文家 上世纪80年代的李钢 , 在诗歌界炙手可热 。 然而 , 90年代以来 , 他创作的诗歌在数量上却明显很少 , 他的兴趣竟然转向了散文和漫画 。 诗歌评论家蒋登科曾评论他的这两类作品 , “非常有诗意 , 常使人于会心一笑之间体会到他的机智和智慧” 。 但说到这种转变的原因 , 李钢却说:“我是被逼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