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游的故事泉州“紫云黄氏”啥来头?竟供奉在开元寺中,古桑园成就了名刹
说起福建的旅游城市 , 很多人会“忽视”泉州 。 其实 , 泉州是厦门的近邻 , 距离厦门仅有30分钟左右的高铁路程 。 泉州的旅游资源更是十分丰富 , 值得花点时间慢慢游玩 。
本文插图
在旅行中 , 曾多次在厦门转机 , 对厦门比较熟悉了 , 此番去了厦门近邻的泉州呆了一周 。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 泉州 , 早在宋元时期就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十余家宗教 , 寺、观、院、堂等古建古迹遍布古城 。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 在老城里完全可以步行参观 。
本文插图
每位来泉州的游人 , 一定会去西街逛一逛 。 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内 , 自唐朝起已是“列屋成街” , 跨越1300多年 。 如今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中山路 , 西至城西路 , 北到城北路 , 南至新门街 , 保护面积达120公顷 。 今天要介绍的是“紫云黄氏”与西街开元寺的故事 。
本文插图
在西街各条狭窄的小巷中 ,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宗祠 , 当地人相信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他们世代在先祖的注视下 , 自觉约束着自己的言行 。 而在泉州生活的族姓当中 , 最有名的要说是供奉在开元寺的“紫云黄氏” , 有关于这个家族的故事 , 还要从1300多年前说起 。
本文插图
历史上 , 闽南一带山多地少 , 耕地的稀缺 , 让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 。 唐朝初年 , 泉州海上贸易逐渐兴起 , 当时 , 生活在老街的黄守恭敏锐地发现 , 丝织品已经成为海外贸易的最大需求 。 而闽南的气候环境 , 又非常适合桑树的种植 。 于是 , 他开始在老宅附近开垦土地 , 种桑养蚕 。
本文插图
几年之后 , 占尽先机的黄守恭把丝绸生意越做越大 。 巨大的利润吸引不少人效仿 , 她们苦于没有技术 , 只能假扮学徒混入黄家作坊 , 偷学丝织技艺 。 这件事情渐渐被黄守恭知道 , 他不但没有责怪 , 还干脆把自己的经验公开出来 , 传授给乡邻 。
本文插图
在黄守恭看来 , 仅凭一己之力 , 发展始终有所限制 。 只有相互协商 , 互相帮助 , 才能达到商业上的共赢 。 黄守恭的豁达胸襟和远见卓识 , 得到了所有同行的尊敬 。 在他的带动下 , 泉州丝绸业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 , 有人栽桑 , 有人养蚕 , 有人缂丝纺纱 , 每年有数十万匹丝绸源源不断销往海外 , 泉州从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
本文插图
唐垂拱二年 , 一个叫匡护的和尚来到泉州讲经 。 听闻黄守恭包容大度 , 宅心仁厚 , 便上门向他乞地建设道场 。 相传 , 两人见面后 , 黄守恭对和尚说 , 如果满园桑树可以开出白莲花 , 就把地全部捐献 。 没想到 , 果然应验 , 百亩桑园变成寺庙 , 开元寺也有了“桑莲法界”的雅称 。 黄守恭被尊为“长者” , 世代供奉在开元寺东侧的檀樾祠 。
推荐阅读
- 风雅房县|【我的脱贫故事】刘运华:脱贫不等靠 幸福来敲门
- 医学原创故事会|40岁男子确诊晚期癌症,发病到死亡仅仅两月,连化疗机会都没有
- 闪电新闻|「派出所的故事」烟台一小区里“天降”孔雀 引得众多居民围观
- 泉州首例高空抛物获刑,19岁花季少女
- 6万家庭争“抢”900多套房,背后到底有没有故事
- 一个“绝不心软”的棒球手和42个贫苦少年的故事
- 齐鲁晚报日照人物故事|日照仲裁办开展“六一”关爱少年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 12个动物报恩故事:有时候,动物比人更懂得感恩…
- 王新国老师文化故事会|宁阳县伏山镇堽城坝禹王庙:原名汶河神庙,已有540余年历史
- 齐鲁晚报日照人物故事|迎接五莲最后一批孩子返校!看看五莲的学校都在准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