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漳州漳浦老铁道兵张连元:“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老铁道兵张连元在参与嫩林铁路建设中落下伤残 。 回首林海雪原铺路的往事 , 他满怀激情——“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大漳州漳浦老铁道兵张连元:“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本文插图

张连元在党旗下行军礼
日前 , 漳州市妇联、中共漳州市委文明办开展2020年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 张先贵家庭被推荐上报 。 采访中 , 笔者了解到张先贵的老伴张连元是位老铁道兵 , 曾参与嫩林铁路的建设 。
张连元出生于1952年 , 祖籍在漳浦县古雷镇半湖村 , 现家住漳浦县绥安镇油车社区 。 作为一级伤残军人 , 眼前的张连元双目早已失明 , 只能戴着假眼珠 。 同时 , 他还失去右手的下半截 , 一只衣袖空空荡荡 。 虽然如此 , 想起之前的光荣经历 , 他仍然满怀激情 。
“1964年起 , 八万铁道兵扎根奉献大兴安岭林区建设 。 我是1969年的铁道兵 , 当时在东北大兴安岭服役 。 ”张连元回想起当年参军的峥嵘岁月:那年 , 他风华正茂 , 满怀革命理想 , 从家乡古雷镇出发 , 光荣入伍 。 后来 , 他又辗转到大兴安岭 , 和战友们每天冒着风雪严寒 , 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大森林里 , 打隧洞、开路基、扛枕木、铺铁轨 , 披荆斩棘 , 无所畏惧 , 为建造嫩林铁路克服了重重困难 。
“1972年3月23日 , 是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天 。 ”回想起这一个改变他后来命运的日子 , 张连元长长叹了口气 。 据他介绍 , 正值春季 , 大兴安岭的积雪冻土层依然没有消去 。 这一天上午9时 , 天空飘着雪花 , 在嫩江铁路段 , 铁道兵第三师十一团四营的战士们热火朝天地挥动着大镐 , 汗水与土壤交织着……修路过程中 , 一条隧道已经打通 , 路基已经铺好 , 但是排水沟还没有开挖 , 冻土又很硬 , 而且遇到了巨石 , 须采用爆破方可攻克困难 。 此时 , 张连元和班长张家志像往常一样去执行爆破任务 。 埋弹、布索、点火一气呵成 。 “老张 , 开炮啦!”班长一声令下 , 张连元细心数起来:“35 , 36 , 37……”43个爆破点大部分已经相继爆炸 , 但数到最后 , 他俩发现仍然有几个没有响起 。 此时浓烟一片 , 却不见火光 。 作为老兵的张连元立即判断出 , 有几个爆破没有成功 。 对于没有成功引爆的炸药包 , 安全隐患非常大 , 必须马上排除 。
“班长 , 这次排雷 , 我上!”张连元毫不犹豫 , 迅速摸到了炸药边 , 浓烟阻碍了视线 , 只能凭感觉用手去扒 。 可是没想到 , 手还没碰到导火线 , 一声巨响 , 张连元当场被炸晕 。
【大漳州漳浦老铁道兵张连元:“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我醒过来的时候 , 已经是七天七夜之后 。 ”张连元说 , 当时护送他去医院的人告诉他 , 抢救他的救护车半路出了点事故 , 只好拦住过路车送到团卫生队 , 团卫生队简单处理之后 , 又马上转到野战医院 。 路上 , 所乘坐的轨道车又因为油管漏油起火 , 最终是用附近林场的大卡车送到的 。
在野战医院 , 医护人员经过认真抢救 , 张连元幸运地从死神手中逃脱 , 但却彻底失去了双眼和右手的下半截 。 又经过11个月的治疗 , 他终于康复出院 。 此时 , 他被部队评为特等伤残军人 , 没有办法继续留在部队 , 只好被送回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县荣军休养院休养 。
“在大家的关心下 , 我于1985年结了婚 。 ”张连元回忆道 , 荣休所的领导对他非常照顾 , 看他孤孤单单 , 身边没有一个伴 , 就介绍了张先贵和他认识 。 没有想到 , 小他两岁的张先贵非常有爱心 , 答应要照顾他一辈子 。 结婚后又过了五年 , 即1990年 , 为响应政府回乡分散安置的号召 , 一家子就从荣休所回到了漳浦县 , 张先贵被安置在县民政局工作 , 直到退休 。
“老张非常坚强 , 性格也非常好 , 从没有埋怨 , 也没有发过脾气 。 ”在张先贵眼里 , 张连元虽然生活上很不方便 , 但身体还是很硬朗 , 可以自己吃饭 , 自己走路 。 在她上班期间 , 偶尔还可以煮煮饭、洗洗碗 。 “现在 , 他的心态非常好 , 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开 , 除了在家自己做做健身操 , 有时候还会用另一只手抱抱孙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