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我们今天常用到“吃瓜群众”这个词 , 其实在古代也不乏很多“吃瓜贵族” , 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便是其中典型 , 在对其遗骸检测时发现两人生前都食用了大量香瓜 , 这仅仅是巧合吗?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本文插图

(一)贵族都吃什么瓜?
江西靖安的东周大墓中合葬的47人逝于瓜熟季节 。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辛追夫人逝于瓜熟季节;
西汉时仅当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逝于瓜熟季节;
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考古专家们从他们的遗骸之中都发现了香瓜子:刘贺腹中有40多颗 , 辛追夫人腹中有138颗 , 所以推断出他们正好死于瓜果成熟的夏秋之际 。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本文插图

这就有意思了 , 为何这些古代贵族都对香瓜情有独钟?实际上 , 对于现代人来说无比纠结的“选瓜困难症” , 在那时候根本不存在 。 因为距离真正的“瓜界大战”拉开序幕 , 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本文插图

是的 , 那个时候的“吃瓜贵族” , 只有一种瓜可选 , 这便是甜瓜 。 而后来瓜界扛把子的西瓜 , 学界公认在五代时候才出现 。
《新五代史》的史料出处是胡峤的《陷虏记》 , 记述其在契丹7年间(公元947-954年)所见所闻:“遂入平川 , 多草木 , 始食西瓜 , 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 , 以牛粪覆棚而种 , 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 ”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本文插图

而甜瓜因为其“随遇而安”的性格 , 也让它的足迹遍布世界 , 其产地问题也只能大致勾勒出一条线索:从北非的埃及 , 向东延伸到西亚、中亚 , 乃至印度北部地区 。 其中 , 甜瓜族群中的一支厚皮部落 , 来到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地区 , 落地生根 。 公元6世纪的《梁书》记载:“于田国(今和阗)……西山城有房屋市井、果瓜、蔬菜 。 ”
而进入印度次大陆的甜瓜部落 , 则逐渐演进分化 , 形成薄皮甜瓜族系 , 再一路北漂 , 来到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 浙江湖州的钱山漾遗址中 , 曾出土两粒至少3900年前的甜瓜子壳 , 证明甜瓜很早便来到东亚 。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吃瓜贵族:马王堆辛追和海昏侯刘贺,为何人之将死、大啖香瓜?
本文插图

香瓜 , 便是人们对于薄皮甜瓜的俗称 。 虽然它植株和果实较小 , 皮薄而脆 , 不耐贮藏 。 但香瓜也有明显的优势 , 它们能适应温湿环境 , 抗病力强 , 可以粗放管理 。 于是乎 , 中国人吃瓜的历史 , 就此翻开篇章 ,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这样的句子:“七月食瓜 , 八月断壶 , 九月叔苴 , 采荼薪樗 , 食我农夫”
七月吃甜瓜 , 八月摘葫芦 , 九月拾麻子......吃瓜成为当时田间地头农人常见的一幅风俗画 。 不仅如此 ,甜瓜 , 也是王公贵族们用于祭祀先祖的佳品 。 《诗经·小雅·信南山》中:“中田有庐 , 疆场有瓜 , 是剥是菹 , 献之皇祖” 。
甜瓜的大规模种植 , 应该是到了汉代以后 , 在梁楚边境种瓜的故事说明在西汉的时候 , 已经有农民开始栽培种植瓜果了 。 农民种瓜 , 贵族吃瓜 , 正因如此 , 不论是马王堆辛追还是海昏侯刘贺 , 才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吃瓜自由” 。 刘向《新序·杂事四》:“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 , 与楚为邻 。 梁楚边亭皆种瓜 , 梁亭劬力数灌 , 其瓜美”
基本上到了唐代 , 才从名字上确定了“甜瓜”的说法 , 在唐朝方干的《题悬溜岩隐者居》中:“蒲葵细织团圆扇 , 薤叶平铺合遝花 。 却用水荷苞绿李 , 兼将寒井浸甘瓜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