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台州是如何“挤入”长三角的?


上观新闻台州是如何“挤入”长三角的?
本文插图

台州地阔海溟溟 , 云水长和岛屿青 。
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沿着海岸线往南 , 数百公里外位于椒江入海口的浙江台州 , 是中国大陆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 , “第一缕曙光”曾让这座城市声名鹊起 。
台州与上海的渊源非常深厚 , 这种渊源不仅是同属吴语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近似 , 而且在于当前两地在经济上的互补 , 更重要的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不断扩容正是从台州开始的 。
一张难求的“门票”
日前 , 台州印发了《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 , 全面对接上海市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园、国企、外企、世界500强和各商会资源 , 全方位接轨大上海 ,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 实现工作机制、发展平台、科技、金融、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 动员全市域全方位接轨大上海 ,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 通过对接和融入提升台州的综合实力 , 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这是台州的工作目标 。
“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融入‘一带一路’ , 作为激发动能的关键招和决胜未来的‘胜负手’来抓 。 力争在科创、产业、经贸、金融等领域更好地接轨大上海 。 ”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指出 , 到了这个阶段 , 台州一定要靠开放来“突围” , 靠开放把棋盘走活 。 “在开放接轨上突围”是不久前台州提出的“三立三进三突围”的重要内容之一 。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 这是多年来台州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会议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
十几年前 , 台州就开始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交流 。 事实上 , 对当时的台州来说 , 要挤入长三角并不容易 , 这是一张难求的“门票” 。 据相关人士回忆 , 当时台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一敲开了各个专家的房门 , 只为推介自己的城市 , 还进行了一场答辩 。 2003年 , 台州被正式接纳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 , 这是长三角首次扩容接纳新成员 , 协调会首次扩容后成员城市由15个增加到16个 。
协调会的前身 , 是1992年15个长三角城市协作部门负责人自发倡议的联席会议制度 , 此后有关正式文本中并未把台州算到长三角中 , 那时人们在提到长三角城市群时也往往继续称“15+1” 。 台州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初向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 终于为台州市挣得了一个“名分”——国家发改委2005年4月中旬出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总体方案中 , 正式把台州纳入长三角 。
此后 , 长三角无论是规模层面还是协调会层面 , 又经历了多次扩容 , 直至去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沪苏浙皖41个城市全部纳入其中 。 台州作为长三角扩容第一城 , 如今回头看别有意义 。
挤进长三角后 , 台州特别重视利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的条件 , 积极对接上海的科技、人才、商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 , 组织台州企业建立上海(台州)科技研发园 , 组织“上海·台州周” , 选派年轻干部到上海挂职锻炼 , 与上海台州商会建立制度化联系和招商合作机制 , 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格局 。
台州与上海变得越来越近 。 从上海市中心到台州市中心 , 高速公路里程约为400公里 。 400公里是快消品物流中经济合理的半径 , 在高铁时代之前这也差不多是地缘相亲城市的最大距离 。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 , 台州到上海的时空距离被一再压缩 , 预计于2021年通车的杭绍台铁路以及规划中的通苏嘉甬铁路通车后 , 将进一步缩短两地交通在途时间 。
两个“制造之都”
多年来 , 长三角的企业家和老百姓 , 一直奔走在一体化的路上 。 沪苏浙皖之间 , 彼此投资建厂、产业联动、物流往来 , 这些市场行为早已有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