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任何史书记载 , 只要是人就难免受限于环境和个人因素 , 是不可能尽善尽美 , 完全复原历史的 , 但总体上三国历史流传最广的 , 最为全面客官的 , 陈寿的《三国志》还是首屈一指的 。
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文章图片
陈寿和诸葛亮的渊源
当然陈寿和诸葛亮父子的不和以及有传言说陈寿索贿不成 , 而不为丁仪父子做传等问题 , 但实际上蜀汉没有史官 , 陈寿即是汉官 , 却并不受重用 , 所知道的和收集的资料是不可能完全全面的 , 有所出入和矛盾是必然的 , 这一点《史记》中也是有的 , 《三国志》和《汉书》、《后汉书》以及《史记》合称“前四史”可见是被历代学者所推崇的 。
再说陈寿和诸葛亮的矛盾在于陈寿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 , 马谡失街亭之后 , 陈寿父亲也被连累 。 诸葛瞻掌握权力之后对陈寿也非常轻视 , 因此《晋书》中就已经说陈寿对诸葛亮父子做传是故意贬低 , 但实际上诸葛亮传中 , 陈寿是非常推崇诸葛亮的 , 只是被人们抠住了“诸葛亮军事谋略非其长处 , 又无临敌应变之才;说诸葛瞻只工于书法 , 名过其实 。 ”
然而在诸葛亮集中陈寿写道“科教严明 , 赏罚必信 , 无恶不惩 , 无善不显 , 至于吏不容奸 , 人怀自励 。 至今梁、益之民 , 虽《甘棠》之咏召公 , 郑人之歌子产 , 无以过也 。
【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又在《亮传》后评曰:‘亮之为治也 , 开诚心 , 布公道 , 善无微而不赏 , 恶无纤而不贬 。 终于邦域之内 , 咸畏而爱之 , 刑政虽峻而无恶怨者 ,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文章图片
这些话也是陈寿写的 , 陈寿笔下的诸葛亮是非常光辉而又伟岸的 , 那么诸葛亮在军事上的能力和其政治教化相比 , 自然是军事谋略非其长处了 , 这一点 , 刘备也是非常清楚的 , 因此入川是庞统为谋主 , 后来争夺汉中是法正谋主 , 而诸葛亮更像萧何而不是张良 , 兵法谋略本就不是诸葛亮的长处 , 这句话是无可非议的 。
诸葛瞻的事迹是真的乏善可陈的 , 绵竹之战中诸葛瞻为主将 , 虽尽忠死节却无一亮点 , 诸葛瞻自己也评价自己“吾内不除黄皓 , 外不制姜维 , 进不守江油 , 吾有三罪 , 何面而反?”这还是开战前就这样说 , 可见一无战心 , 二无战略 , 不过诸葛瞻应该也是知道 , 蜀汉已经日薄西山 , 即使能赢一两次 , 也无济于事 , 于是临难而死义 。 诸葛亮死的时候 , 诸葛瞻才8岁 , 几乎并没有受到诸葛亮的教诲 , 诸葛瞻在蜀汉威武虽高 , 但只是因为诸葛亮而已 , 所以陈寿评价名过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
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文章图片
马谡之死言之未尽
其实马谡之死所说的三种不同说法是非常正常的 , 古代文献和史书是非常讲究的 , 同一件事情如果写三遍在不同人的传记里 , 这是非常没有文采也是没有机锋和伏笔的 , 没有马谡传 , 后人想知道马谡的事迹是可以从不同人的传记中推测和还原马谡的生平的 。
尘子渝 《三国志》真的靠谱吗?为何马谡之死会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文章图片
这几乎是所有纪传体史书的通病 , 这三种说法很显然可以表明 , 马谡兵败之后 , 是逃跑了 , 然后还和向朗有关系 , 要么是隐匿要么是藏起来找诸葛亮说情了的 , 实际上从马谡兵败到斩杀马谡是一场政治风暴 , 这中间的派系博弈是非常严重的 。 斗争的结果是马谡下狱 , 身死 , 那么诸葛亮对马谡实际上就是非常惋惜的 , 为之流涕却只能私下进行 , 放在马良传里非常简单 , 诸葛亮和马良是亦师亦友的 , 而马良死后 , 诸葛亮对马谡是情同父子的 , 这里面和马良的关系也是影响诸葛亮对马谡的倾注心血培养的因素之一 。 古人向来都是话不能说尽的 , 这就是白话文的史书所不同的 , 就比如红楼梦有红学 , 研究红楼梦的所写的字比原文都要多几百倍 , 四大名著没写明的东西可以说比原文也要多几百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