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时间网TB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二 )


正当徐霞客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人生壮游做准备时 , 父亲徐有勉不幸病逝 。 这一年徐霞客18岁 。 欲问奇于名山大川 , 又不能把日益年迈的母亲丢在家里 , 徐霞客心里矛盾之际 , 母亲却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 , 不必顾及自己 。 为了鼓励儿子远游 , 徐母特意为他制作了一顶帽子 , 史称“远游冠” 。 从此 , 徐霞客带着母亲的激励和叮嘱 , 一次次出发 , “定向而往 , 如期而返 。 ”这是他与母亲的约定 , 也是他坚守的孝道 。
有一次 , 徐霞客在游武当山时 , “忽忆日已清明 , 不胜景物悴情 。 遂自草店 , 越二十四日 , 浴佛后一日抵家 。 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 ”当时的榔梅树不仅属于珍稀树种 , 且被奉为武当山“圣树” , 其果实也被寺庙列为“禁果” 。 曾有道士偷偷带出去三四枚 , 被发现后受到严厉惩罚 。 徐霞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 , 主动向观主索要 , 在游记中他说:“形状和金橘相同 , 渗出蜂蜜一样的液汁 , 金的外表 , 玉的质地 , 非凡品也 。 ”这次 , 他一共得榔梅果8枚 , 除自己尝一枚外 , 其余全部带回给母亲做了寿礼 。
徐母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成功 , 在治家方面也很在行 。 徐有勉病逝后 , 徐母在操持家务之余 , 发挥自己纺纱织布的特长 , 开设工作坊 , 带领村民从事纺织业 。 经她手纺织的布密而细 , 平整光滑 , 购买的人都能清晰辨认出“徐家布” , 在当地集市上成为抢手货 。
徐母还是一位有远见的女性 。 为了保存先贤的书画、诗文作品 , 她与儿子商量建立了晴山堂 , 将94篇诗文墨宝刻于石上留传下来 , 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
徐母的这种爱 , 是大爱 , 她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赞誉为“东海贤母” 。 而作为儿子的徐霞客 , 他的孝 , 是大孝 。 父母健在时 , 他孝父母之志 , 游必有方 , 定期而往 , 如期而返 , 不让父母担心 。 父母去了 , 他收起行装 , 守孝三年 。
“穷游”的他一点不比今天的“背包客”舒服
曾有学者测算 , 仅徐霞客最后西行云南三年的旅费 , 折合人民币就为16万到20万元 , 这在今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 那么徐霞客长年的旅费来源有哪些?他在旅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是怎么进行的?
答案如下:家庭支持 。 徐母所织的“徐家布”有很好的效益 , 这应该是徐霞客早期的主要旅费来源 。 徐母去世后 , 徐霞客也靠变卖、抵押田产作为支撑 。
朋友接济 。 如在云南受到土司木增的帮助 。 还有官员朋友送他一块马牌 。 马牌是古代官员拥有的“公务证件” , 有了马牌 , 徐霞客可在全国任一驿站免费休息 , 还可以征用民夫为其抬轿 , 用处很大 。
僧人道士的帮助 。 徐霞客一介布衣 , 既需要僧人作向导 , 又需要在寺庙借住 , 并用斋饭 。
自己克服困难 。 “暝则寝树石之间 , 饥则啖草木之食” 。
总体来说 , 徐霞客是“穷游” , 而且一点不比今天的“背包客”舒服 。
徐霞客特立独行的旅程 , 不仅描绘出精彩的山河图景 ,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崇高而有趣的灵魂 。
他的旅游是愉悦非凡、充满无限惊奇的:“停足仙筏桥 , 观石梁卧虹 , 飞瀑喷雪 , 几不欲卧 。 ”
他看到的风景是惊心动魄的:“两壁石质石色 , 光莹欲滴 , 垂柱倒莲 , 及若镂雕 , 形欲飞舞”;更有“龙秋之瀑 , 轰然下捣潭中 , 岩势开张峭削 , 水无所着 , 腾空飘荡 , 顿令心目眩怖 。 ”
“时浮云已尽 , 丽日乘空 , 山岚重叠竞秀 。 怒流送舟 , 两岸秾桃艳李 , 泛光欲舞 , 出坐船头 , 不觉欲仙也!”就连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 , 读此游记后也不禁写下“独鹤与飞”的遐思 , 他多么想变成一只仙鹤 , 与徐霞客一起到这奇异的世界里遨游啊!
在游雁荡山时 , 有时“如行刀背” , 而且所经境地 , 难以容足 。 徐霞客在山崖上踌躇再三 , 不敢再由原来的小道返回 , 只能叫仆人脱下裹脚布接成布绳 , 依次从悬崖上悬空而下 。 等下到石级处 , 仅能容纳双脚 , 再没有多余的地方 。 遥望悬壁下面 , 深有百丈 。 后来 , 他们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 , 才攀到上一层的岩石上 , 得以脱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