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二 )



雍正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本文插图

吕四娘行刺雍正 , 在技术上没有可能 , 至于误服丹药中毒身亡 , 也是足够的证据表明绝无可能——别人吃了跟雍正一样的丹药 , 怎么都活蹦乱跳的?
读者诸君查阅一下咱们上面提到的三本史料 , 就能知道雍正服用的丹药叫做“既济丹” , 是由道士张太虚和王定乾联手炼制的 , 雍正的评价是“药性不涉寒热温凉 , 其效用不在攻击疾病 , 专用作弥补元气 。 ”
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 , 张太虚和王定乾炼制的 , 就是一种“十全大补丸”——不管是太医还是道士 , 都不敢拿皇帝的健康做实验 , 他们首先追求的是“无害” , 然后才能考虑“有效” 。
丹药练成之后 , 雍正还分别赐给了张廷玉、鄂尔泰、李卫不少 , 这三个人吃了之后啥事儿都没有:张廷玉病逝于乾隆二十年 , 活了八十四岁;鄂尔泰病逝于乾隆十年 , 享年六十六岁;生活不太规律的李卫 , 也活到了乾隆三年 。

雍正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本文插图

熟知古代宫廷制度的读者都知道 , 皇帝吃饭吃药 , 都是有专人负责尝试的 , 这就叫死道友不死贫道 , 比如相声里的于谦老一辈 , 就做过“鹤顶红品鉴官” 。
相声来源于生活 , 于家老祖当然没有品尝过鹤顶红 , 但是炼制出来的“及济丹” , 张太虚和王定乾是一定要先吃下几颗的 。
张太虚和王定乾当然也没有死 , 但是乾隆皇帝对他们的处理 , 却是大有问题 。 为了便于读者诸君品评 , 这里原文照录乾隆在继位第三天驱逐张太虚和王定乾的“上谕”:
“皇考(雍正)……未曾听其一言 , 未曾用其一药……今朕将伊等驱出 , 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 , 捏称在大行皇帝(雍正)御前一言一字 , 以及在外招摇煽惑 , 断无不败露之理 , 一经访闻 , 定严行拿究 , 立即正法 , 决不宽恕 。 ”

雍正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本文插图

乾隆说雍正从未吃过张太虚王定乾一粒丹药 , 这就跟雍正给田文镜赐药时的上谕矛盾了:
“此丹修合精工 , 奏效殊异 , 放胆服之 , 莫稍怀疑 , 乃有益无损良药也 。 朕知之最确 。 ”
撒谎的目的是为了掩盖真相 , 乾隆睁着眼睛说瞎话 , 而且用死亡威胁来封住张太虚和王定乾的嘴 , 其目的何在?
既然雍正不是吕四娘刺杀 , 也不是误服丹药身亡 , 而他的驾崩过程又疑点重重 , 我们就不能不问一句:乾隆有没有可能弑父夺位?

雍正张廷玉日记与清史稿对照:雍正忽然驾崩,是不是乾隆暗中下手?
本文插图

乾隆这个“仁君”是电视剧演出来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康雍乾三朝 , 最心狠手辣的恰恰是“仁君”乾隆 。
且不说乾隆朝腥风血雨的文字狱 , 就是杀起大臣来 , 乾隆的刀子也比乃父乃祖要快得多:二品以上的大员 , 康熙杀了二十二个 , 雍正杀了十一个 , 乾隆杀了五十三个!这其中还包括保和殿大学士一等果毅公讷亲 , 文华殿大学士川陕总督一等承恩公庆复 , 东阁大学士云贵总督杨应琚这样的重量级皇亲国戚封疆大吏 。
按照刑侦学原理推算 , 心狠手辣的乾隆有作案动机 , 也有作案条件 , 更重要的是 , 乾隆跟雍正的关系并不太亲近:乾隆小时候由康熙抚养 , 死后又跟康熙做了邻居而远离雍正的泰陵 。
雍正暴崩 , 死因说法很多 , 但却没有人怀疑是乾隆下的手 , 这时候我们就不能不佩服乾隆的高明之处了:当大家把眼睛都盯在吕四娘和丹药上的时候 , 就没有人会注意有作案动机和作案条件的真凶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