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国学 中国诗人的悲剧意识从何而来?,春女思秋士悲
时间是生命的载体 。
为什么“时光容易把人抛 , 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 , 如此打动人心?
面对生命不居时光流逝 ,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 才是人类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 。
诗人们 , 特别是中国的诗人们 , 对时间极为敏感 , 他们大多对春去秋来夏收冬藏的四季轮回 , 带有一种深深的敬畏 。
事实上 , 时间本无生命 , 四季轮回乃是纯自然行为 。 但是中国的诗人们 , 硬是从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 , 看到了人类从青春勃发到皓首苍颜的生命衰老的过程;硬是从繁花似锦想到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无人堪摘”;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想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 。 浑不似西方的诗人 , 面对生命面对未来的礼赞:“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的热烈 。
文章图片
以农为本的中国人 , 似乎从一开始就有伤春悲秋的意识 。 因为 , 时间总是与收成、与生命紧密相连 。 所以 , 伤春悲秋的意识 , 实际上也是我们对生命的悲剧意识 。
在中国哲学中 , 生命的悲剧意识由来已久 。 纵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 , 面对奔腾不息的大川 , 依然伤感地慨叹“逝者如斯夫” 。 更别说一贯以冷眼看世界的道家的庄子了 。
庄子曾经说 , 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剧 , 是不自由的 , 因为人永远无法摆脱物质的羁绊 。 人类永远无法摆脱被“屠杀”的悲剧 , 因为按照庄子的说法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神射手后羿的射程之内 , 你被射中了 , 那是必然;你没有被射中 , 那只是暂时的偶然 , 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射中的结局 。
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上来考察 , 我们发现伤春悲秋的意识 , 首先来自于《诗经》 , 来自于南方的《楚辞》 。
按理说 , 春天里万物勃发草长莺飞杂花生树 , 生命散发着荷尔蒙的味道 , 秋天天高云淡意味深长 , 我们应当欢喜才对 , 起码也是淡淡的小欢喜 , 为何我们会伤春悲秋呢?
我们先来看看《诗经》中的春天 。 《采薇》中写道: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行道迟迟 , 载渴载饥 。 我心伤悲 , 莫知我哀!
这大概是最早表达伤春情绪诗篇了 。 在诗中 , 杨柳依依的春天竟然成为诗人悲伤的起点 , 中国人的伤春情绪似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
那么屈原呢?他是个极为坚强的人 , 为了楚国他操透了心、伤透了心 , 但他仍然宣称自己要“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这样一个狠角色 , 会不会有伤春悲秋的情绪呢?
有!
屈原在《招魂》中写道:“朱明承夜兮 , 时不可以淹 。 皋兰被径兮 , 斯路渐 。 湛湛江水兮 , 上有枫 。 目极千里兮 , 伤春心 。 魂兮归来 , 哀江南!”
屈原的“目极千里兮 , 伤春心” , 并非仅仅是政治上的绝望 , 也是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 。 屈原在离骚中说得更加明白:“日月忽其不淹兮 , 春与秋其代序 。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恐美人之迟暮 。 ”
原来 , 屈原从春天花木繁茂的背后 , 看到了生命由盛而衰的悲剧 。 人们最不能承受的东西 , 就是美好的东西被摧毁 。 人类最大的悲剧其实不是必然走向死亡 , 而是英雄末路与美人迟暮 , 是留不住四季变化的时间 。 所以王国维说“最是人间留不住 , 朱颜辞镜花辞树” 。
屈原的伤春 , 到了弟子宋玉那里 , 就变成了悲秋的情绪 。 宋玉在《九辩》中诗意地写道:“悲哉 , 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憭栗兮若在远行 ,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
文章图片
原来 , 诗人们从秋天草木摇落中看到了生命的大结局 。 人非草木 , 但人亦是草木 , 草木会老去 , 但也会“一岁一枯荣” ,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 这就带来了对生命的留恋 , 而对生命的留恋 , 又必然推导出诗歌的另外一个主题——留住青春及时行乐 。
推荐阅读
- 「袁世凯」袁世凯临终前,曾憾留下预言:这三人可救中国,他说都是谁?
- 生活幸福|第一个出皇帝最多,最后一个没有出一位皇帝,中国四大姓氏
- 母婴护理常识|竟然大多都是中国人?明朝这一政策才是罪魁祸首,嘉靖年间的倭寇
- 『李陵』俄罗斯发现一座千年地宫,主人却是中国人,专家:他是个大英雄
- 东汉读书Li|古代也有节假日?浅谈中国古代汉唐明清的节假日变化
- 呆萌小跟班|中国近代为何远远落后于世界?这两个制度是罪魁祸首
- 彩霞讲故事|让西方害怕上百年,今天仍有人深信,他是捏造出来的中国人
- 中国网文化|赫鲁晓夫太阳穴的青筋似乎要暴出来,尼克松说“猪粪比马粪更臭”
- 「孔祥熙」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曾经的中国权贵,如今都在哪?
- 子夜说史|秦始皇曾给“中国”取了1个名字,一直被后世沿用至今,2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