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爵先生 造成了上官仪的人生悲剧,下属就是用来出卖的:唐高宗的软弱

唐高宗麟德元年(662年)的一个黎明 , 宰相上官仪骑马去上朝 。 此时天还没有大亮 , 东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 。 月亮还挂在远处的山峰之上 , 但光芒正在渐渐暗淡 。
此时正是黎明破晓前 。
上官仪骑马沿着洛水南岸的河堤往皇宫的方向走 , 洛堤的地面上铺着一层细沙 , 时人称之为“长洲” 。 此时晨风阵阵 , 上官仪的披风在风中飒飒作响 , 路边槐树上栖息的喜鹊被惊醒 , 展开翅膀扑棱棱向月亮的方向飞去 。 惊飞的喜鹊又扰乱了知了的晨梦 , 蝉鸣声附着在朝服上跟随上官仪一路来到天津桥 。
从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开始 , 大唐朝廷频繁的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多次迁移 。 洛阳的皇城叫紫微宫 , 在洛阳城的西北角 。 据说紫微星是天帝居住之所 , 那么与之对应的地上的皇宫叫紫微宫就显得十分合理了 。
紫微宫的南大门叫做端门 , 正对着浩浩汤汤的洛水 。 为了能匹配上紫微宫的地位 , 皇城前面的河段当时人们称之为天河 。 正对着端门的河段叫天津 , 意思是天河渡口 。 为了便利皇室日常生活和百官出行 , 洛阳城的修建者在正对着端门的河段上修了一座桥 , 叫做天津桥 。
泊爵先生 造成了上官仪的人生悲剧,下属就是用来出卖的:唐高宗的软弱
文章图片
唐洛阳城平面图
唐代宫禁森严 , 每到夜里天津桥上都落锁 , 断绝交通 , 到第二天天亮时才放行 。 百官上朝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对岸的洛堤上 , 等候天津桥开锁放行 。
此时的上官仪官拜宰相 , 乃百官之首 , 自有一番威严和气派 。 上官仪文采极好 , 文风绮错婉媚 , 领一时之潮流 , 称为“上官体” 。 除了官大、文采好之外 , 据说上官仪长得还很帅 。 这样一个宰相当然是让百官羡慕嫉妒恨的 , 所以一身紫色宰相朝服的上官仪骑马到达天津桥头的时候 , 早到的官员们都竞相跟他打招呼 。
一一寒暄了之后 , 这位宰相就独自面对着洛水默默不语 。 在天津桥即将开锁前 , 他轻轻的吟诵出一首《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 , 驱马历长洲 。
鹊飞山月曙 , 蝉噪野风秋 。
这首诗语言华丽 , 对仗工整 , 各种意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 读了之后让人立即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宰相在晨曦和秋风中骑马上朝的画面 , 上官仪的优雅风度在这首诗中显露无疑 。 当时的文人读了这首诗 , 都不禁拍案叫绝 , 觉得上官仪的风雅神态如同神仙一般 。
不过 , 对于上官仪来说 , 这种策马长川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 因为他得罪了武则天 。
此时离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已经过去七年时间了 , 刚开始武则天还能忍辱负重 , 顺着唐高宗的意思来待人接物 。 但是随着地位逐渐巩固 , 她变得越来越嚣张 。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 , 唐高宗风疾加重 , 常常头晕目眩 , 无法正常处理公务 , 武则天开始代替他处理朝政 。 从此之后 , 武则天越来越专横 , 渐渐不把唐高宗放在眼里了 。
泊爵先生 造成了上官仪的人生悲剧,下属就是用来出卖的:唐高宗的软弱
文章图片
唐.张萱《武后从行图》局部
唐高宗李治从小体弱多病 , 性格软弱 , 这个强势的老婆搞得他整天心烦意乱 , 他对武则天的不满情绪也渐渐增多 。
有一天 , 一个叫王伏胜的宦官向唐高宗举报 , 说皇后指使道士郭行真在宫中行厌胜之术 , 做法害人 。 所谓厌胜 , 是民间的一种迷信行为 。 一个人如果讨厌或痛恨另一个人 , 那么他通过制作一些象征性的物体 , 然后对这种物体施以法术 , 就能达到压制甚至是害死敌人的目的 。
武后行厌胜之法 , 动机很值得怀疑 。
当时的她已经是皇后了 , 母仪天下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此时朝中有实力的反对派已经被她收拾的差不多了 , 没有实力的 , 她可以爱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 实在是没有必要通过做法这种成功率很值得怀疑的行为来铲除政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