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底“抹水泥”,是生态还账还是生态欠账

一项投资3亿元的生态治理工程 , 最近却因为“破坏生态”遭到激烈质疑 。 环保组织“野性中国”的志愿者 , 在云南大理苍山白鹤溪附近进行例行的定点溪流观测时 , 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溪流河道进行施工 , 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 , 两侧的河堤用小石块加高并用水泥抹缝 。 (5月17日 《中国新闻周刊》)用“抹水泥”的方法来进行河道治理 , 在外行看来 , 都会觉得怪异 。 据了解 , 苍山由北向南共十九峰 , 两峰之间有溪水自山间流下 , 共十八溪 。 五条溪流之外的其他13条溪流 , 在2017年陆续经过了预防泥石流的河道硬化治理 。 现在这“五溪治理” , 又在重走“抹水泥”治理的老路 。河底“抹水泥” , 到底行不行得通 , 双方各执一词 。 设计方称上游河段纵坡大、水力冲刷严重 , 对河道破损、河堤底部被掏空的河段 , 采用混凝土结构强化加固 , 主要是考虑道路和桥梁的安全 。 可正如多位环保人士表示 , 硬化河道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 河道失去自净能力 , 水土涵养功能被人为阻断 , 水流加速反而加大了道路涵洞的泄洪压力 , 这事实上跟工程的目标背道而驰 。 而且建设方还存在“未评先建”“未批先建”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 , 河底“抹水泥”并不是治理断流、河道破损等问题的唯一办法 。 比如苍山十八溪防洪标准并不高 , 只需在桥梁等位置进行适当加固 。 另外 , 还可以通过工程固坡的方法解决;在沟道下游 , 为了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 可以留足水石流堆积区面积 , 不要搞建设 , 并做适当防护……选择给河底“抹水泥”进行生态治理 , 这样的做法值得商榷 。 而且这一工程耗资3亿元 , 如果得到的却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结果 , 那这样的生态治理工程可谓“有百弊无一利” 。进行生态治理 , 要能尊重生态、敬畏生态 , 要更多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办法来处理生态问题 , 河底“抹水泥”式的治理 , 则显得有违这一准则 , 有违背自然规律的嫌疑 。 河底“抹水泥”究竟是生态还账 , 还是反倒造成了新的生态欠账了呢?在遭到环保组织的质疑之后 , 当地政府反应迅速 , 这项工程停摆 , 相关部门还组织业主方、设计施工单位与环保志愿者进行了会谈 , 他们也表态支持志愿者及网友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 , 为项目提出意见建议 , 还向社会公布了意见收集邮箱 。 当地政府的积极反应 , 值得肯定 。 但这项工程是否还会继续下去 , 河底“抹水泥”的生态治理做法是否还会照旧 , 这些都还要打上问号 。如果给河底“抹水泥”的生态治理工程 , 确实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 也不能只是简单“叫停” , 还要能一查到底、追责到底 。 3亿元的财政投入打了水漂 , 十几条溪流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要有责任人“埋单” 。来源:红网作者:戴先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