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游新津黑脸包公会写诗吗?会: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本文插图
在民间演义中 , 包拯是中国古代四大清官之首 。
本文插图
包拯(999年—1062年) , 北宋人 , 字希仁 , 庐州合肥人 , 谥号“孝肃” 。 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 敬称包公 , 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 , 将他奉为神明崇拜 。 他性情严峻、刚正不阿 , 其出任公职时 , 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 , “不爱乌纱只爱民” , 深受百姓敬仰 。 他断案英明刚直 , 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 , 如《包公案》等 。
嘉祐七年(1062)五月 , 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 , 突然得病 , 数日后 , 旋即因患病逝世 。 按照现在的说法 , 应是"因公殉职 。 ”
从古至今 , 他惩恶扬善 , 不畏权势的故事流传颇多 , 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 , 三个铡刀也成了老百姓追求公平正义的寄托 。
电影、电视也颇多演绎 , 例如《开封府传奇》等 , 英俊潇洒的展昭 , 足智多谋的公孙策 , 张龙赵虎等四大卫兵各有特点 。
本文插图
他从知县做起 , 一步步做到枢密院副使 , 也就是副宰相 。 人们最熟悉的 , 除了开封府尹 , 莫过于龙图阁直学士这个职位 。
很多人顾名思义 , 学士这个职位 , 应该是文采飞扬吧 。 尤其是在宋朝那个文学昌盛的时代 。
可人们也很奇怪的是:为什么包拯没有一首诗、一首词流传下来呢?难道他不会写诗吗?
本文插图
首先 , 要明确的是包拯肯定会写诗 ,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 , 被授任为大理评事 , 出任建昌知县” 。 28岁考中进士 , 俗话说“、五十少进士” , 50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 , 那28岁更是说明功底深厚 , 他也曾任过天章阁待制等职务 。
只是 , 目前流传下来的包拯的诗确实不多 , 有一首据说是他写的 , 但是也很多人保持怀疑态度 , 认为是后来人根据他的事迹假托的 。 全诗如下: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 , 直道是身谋 。
秀幹终成栋 , 精钢不作钩 。
仓充鼠雀喜 , 草尽兔狐愁 。
史册有遗训 , 毋贻来者羞 。
这首诗现在刻制在肇庆包公文化园照壁上 。 据说 , 这首诗是他刚刚从政时候写的 。
在诗中 , 年轻的包拯首先表明了自己立身为官的原则(清心为治本 , 直道是身谋) 。 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自己不同凡响 , 必然成就大事业(秀幹终成栋 , 精钢不作钩) 。 对现实的不公平和贪腐进行了描写(仓充鼠雀喜 , 草尽兔狐愁) , 再次告诫自己 , 要多读诗书 , 汲取教训 , 不要让后来人耻笑(史册有遗训 , 毋贻来者羞) 。
整首诗 , 对仗严禁 , 在平仄的运用上 , 灵活多变 , 既符合基本原则 , 也有了一定的变通 。
可是 , 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呢?
我觉得首先 , 这首诗说教意味太重 , 没有达到朗朗上口的程度 , 颇有“老干体”的意思 。
其次 , 用字词上 , 缺少那种让人民喜闻乐见的事物来代、拟 , 更像是一道奏章中的一段 。
第三 , 在结句上 , 没有“兴” , 过于平淡 。
在年轻刚刚进士登科的包拯来说 , 写这样的诗词 , 奠定了他一生为官的道德基准 。
所以 , 我认为包拯会写诗 , 但是估计在策、论上花了过多的精力与文采 , 否则也不会担任“待诏”一职 。 但是 , 从诗的文学性本身来说 , 并不是很高明 , 更不像苏轼等人写的朗朗上口 。 于是就流传不开了!
推荐阅读
- 推荐“黑脸”医生胡卫锋离世,回顾他最后一个多月,一直处于“神志不清”状态
- 痛惜!那位“黑脸医生”胡卫锋还是走了……痛惜!那位“黑脸医生”胡卫锋还是走了……
- 治疗痛惜!那位“黑脸医生”胡卫锋还是走了……
- 痛惜!那位“黑脸医生”胡卫锋还是走了……
- 新冠武汉市中心医院“黑脸”医生胡卫锋离世,感染新冠病情曾一度好转
- 中国青年网全程黑脸无交流,何猷君何超莲互相取关后现身
- @新津县司法局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活动
- 翼德绣房黑脸、额上一道月亮形胎记,真实的包拯是不是就长这样!
- 党人碑闹军阀乱打仗,白脸进去黑脸上?1924年的齐卢战争河南人有多可
- 新津4047元/㎡、4451元/㎡ 新希望、东原拿地新津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