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外企安心在中国发展,明天是光明的

霍建国:外企安心在中国发展 , 明天是光明的因疫情导致的物流中断和供应链中断 , 使得一些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活动曾在短期内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 疫情加剧的“逆全球化”思潮和甚嚣尘上的“产业链回流”“产业链外移”言论 , 尤其是一些美国政客鼓噪美资在华企业撤离的极端言论和逐步落实的投资保护主义政策 , 也使得一些在华外资企业信心受到一定损害 。现在来看 , 疫情的冲击可能将使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规则和方向产生一定变化 , 这是全球范围内的现象 , 并不单单是针对中国 。 而无论是从综合生产要素成本、产业格局和市场规模等硬性条件上 , 还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等主观努力上 , 中国对于外资企业都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首先 , 美国政客强迫美资在华企业撤离这种意图和做法不仅背离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 同时也不符合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客观规律 , 更会让美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选择 。 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仍然主要受劳动力成本、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产业配套体系这些因素影响 。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 今天也很难因为某些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 。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 在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 , 以跨国公司为主驱动的海外投资促进了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把握住了这一机遇 , 铸就了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全球制造中心地位 。 这期间 , 中国主要依靠的是效率和竞争力 , 这些在今天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 。其次 , 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 , 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支撑中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 这一点在短期内也很难被超越 。据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25% , 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 , 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 在发展的广度方面 ,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 , 是当今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 当然 ,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配套能力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两者已经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 。再次 , 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优势无可比拟 。 目前 , 中国的市场需求规模已与美国不相上下 , 而且国内市场的规模仍呈现扩张的态势 。 除此之外 , 国内市场的结构和需求也在升级 , 在更多优质的医疗、金融、教育等服务产品供应方面不少跨国公司具备一定优势 ,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 巨大的市场也给在华外资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 近年来 , 中国市场对在华外资企业全球业绩增量的贡献越来越大 。此外 , 中国目前仍然在改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方面不断发力 。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 通过大幅度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通过落实新的外资法 , 对外资企业实行完全的国民待遇 , 加快打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三是积极促进消费升级 , 为市场驱动型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新的消费市场;四是努力维系良好的外部环境 , 通过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 促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 加强和改善同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 , 形成有利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 , 以此来为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新发展空间 。中国已经率先稳定住了国内疫情 , 同时继续深化改革 , 扩大开放 , 遵照国际惯例 , 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投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 , 保护好外资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 。 相关外资企业应该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态势 , 放心大胆地在中国投资经营 。 (作者是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