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戴口罩、一米线、预约制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二 )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 , 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 , 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 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让人身心更健康 。 因为疫情 , 人们更希望拥有好身体 , 养成好习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 。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表示 , 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快乐 , 会让人产生激奋心理 , 增强自信心 , 从而强化下一次行为 。 在社会心理学中 ,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惯强化效应 。
不过 , 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 , 需持之以恒地坚持 。
【习惯戴口罩、一米线、预约制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可以通过多种宣传渠道 , 褒扬人们在防疫期间养成的好习惯 , 传播文明行为准则 , 明示不良行为的样态及后果 , 特别是要对公共空间里的文明行为规范进行宣传引导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陆益龙对采访人员说 。
这些坏习惯正在扭转
滥食野味、拥挤排队甚至不排队、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打喷嚏不遮掩口鼻……防疫期间 , 这些不良习惯甚至陋习正逐渐扭转 。
【案例1】
广东省深圳市市民潘先生对一些人吃野味的陋习完全不能理解 。 野生动物吃啥长大的都不清楚 , 谁知道它们体内有多少病毒?人工科学饲养的动物更好 , 食品安全有保障 。
以前不时会有客人悄悄询问是否可以购买或者加工野鸡、蛇等‘野味’ , 今年自复工以来完全没有这种情况 。 位于四川省遂宁市云盘路的桂苑生态农庄经营者张红军说 , 防疫期间 , 政府提出了拒食野味的倡议 , 大家都主动积极遵照执行 。
【案例2】
5月初一个周末 , 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筑城广场上 , 不少市民或在树荫下休息 , 或在散步 。 市民陈女士轻咳一声 , 拿出纸巾 , 将痰吐在纸巾里包好后扔进垃圾桶 。 随地吐痰是不文明行为 , 尤其是防疫期间容易传染病毒 , 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
陈女士说 , 如今社区、街上提示人们注意卫生的公益标语更多了 , 一些不文明行为大为减少 。 现在大家坐公交车都会排队 , 而且相互留出一定距离;打喷嚏都会遮住口鼻 , 或者用衣袖捂住 。
要实现人们从不能吃、不敢吃到不愿吃‘野味’的转变 , 需从法治和道德等方面入手 , 多管齐下 , 把禁食‘野味’变为一种新伦理、新民俗 。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对采访人员表示 。
杨朝霞建议 , 应一步修改现有法律法规 , 健全和完善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规则和立法体系 。 可对野生动物进行类型化管理 。 对基于保护目的和野外种群恢复的人工繁育动物 , 必须禁食;对有繁育技术但还不稳定的人工繁育动物 , 要加强规范和监管 , 特别要加大对以养殖为名行非法猎捕、购买之实的洗白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对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人工繁育动物 , 可按农业动物管理 , 能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 , 由畜牧法进行调整 。 要加强道德建设 , 将滥食野味行为纳入社会诚信体系 。
为防止一些陋习出现反复 , 陆益龙建议通过地方立法形式 , 加大对严重危害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和处罚概率 。
好习惯需要大力呵护
线上消费受追捧 , 到医院、景区、博物馆先预约 , 绿色出行更受重视……防疫期间 , 很多生活习惯、消费习惯更为普及 , 为新业态发展带来新机遇 。
【案例1】
社区居民通过微信群接龙团购猪肉、手工馄饨、肉夹馍、凉皮等 , 并定时免费配送到小区 , 这是快餐企业西少爷的新探索 。 这项业务已扩大到北京150个社区 。 西少爷创始人孟兵对采访人员表示 , 下一步将联合企业推出半熟芝士、小龙虾等产品团购 , 让社区业务与居民产生更好互动 。
湖北潜江的小龙虾、湖北秭归的脐橙、云南的沃柑、海南的凤梨、马来西亚的榴莲、卢旺达的辣酱……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南太平庄北巷的李女士 , 如今习惯了在一家在线生鲜App上下单 , 最快半小时就送到小区门口 , 很方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