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忆晚梦的夏夜开始亲密最后陌路,东汉对南匈奴政策与关系变化( 二 )
可以看出 , 南匈奴依附东汉初期 , 南匈奴是保有政治独立性的 , 与东汉的关系也极为和睦 。 二、使匈奴中郎将
南匈奴被安置在西河郡美稷县后 , 东汉为了加强对南匈奴的控制 , 在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1年)设置'使匈奴中郎将' 。 其作用在于监督、保护南匈奴 。
关于'使匈奴中郎将'一职的设立有三种说法 , 一是始设于西汉中期 , 二是东汉初期 , 三是建武二十六年 。
前两种说法 , 将'使匈奴中郎将'看作了一种官职 。 但第三种的'使匈奴中郎将'则是一种临时委派 , 《后汉书?百官志》对'使匈奴中郎将'的记述为"使匈奴中郎将一人 , 比二千石 , 本注曰主护南单于" 。
本文插图
东汉与匈奴形势图
这说明了'使匈奴中郎将'的作用在于保护南匈奴 , 也有监督的意义在其中 。 '使匈奴中郎将'一职在建武二十六年之前就存在 , 只是在建武二十六年南匈奴依附东汉之后 , 正式成为了东汉管理南匈奴的一个官职 。
南匈奴定居西河美稷之后 , '使匈奴中郎将'也在此地设立府衙 , 最初只有"岁将二千 , 刑徒五百" 。 明面上保护南匈奴不受北匈奴袭扰与其它游牧民族侵袭 , 但事实上也是在防止附汉的南匈奴发生叛乱 。
'使匈奴中郎将'所统领的军队人数 , 也是随着南匈奴人口变化而变化的 。
随着南匈奴在东汉的庇护下休养生息 , 永平二年(公元90年)时 , 南匈奴发展达到了巅峰阶段 。 此时东汉将从事由两人提升到了十二人 。
'使匈奴中郎将'除了监视南匈奴之外 , 最大的一个作用还在于保证东汉皇帝诏令的传达 , 与南匈奴纳贡制度的正常运行 。
其中包括了传达南匈奴单于请求给东汉皇帝 , 保证东汉皇帝诏令得以执行 , 保证纳贡制度在南匈奴得到执行 。 负责汉廷对南匈奴的赏赐、赈灾、吊祭、抚慰、物资援助等 。
到了东汉末期 , 因为东汉没落南匈奴叛乱频发 , '使匈奴中郎将'还负责对反叛的南匈奴进行镇压 。 又因鲜卑与乌桓的逐步崛起 , '使匈奴中郎将'还担负起了防备鲜卑、乌桓之责 。
'使匈奴中郎将'在对南匈奴代表了东汉皇帝 , 手中权利极大 。 '使匈奴中郎将'是南匈奴与东汉皇朝之间的唯一枢纽 , 但在东汉中后期'使匈奴中郎将'常常因为个人恩怨导致南匈奴与东汉矛盾激增 , 压迫之下更是叛乱频发 。
本文插图
东汉中后期 , 南匈奴经常叛乱
从南匈奴附汉到东汉灭亡 , 一共任免了二十三位'使匈奴中郎将' 。 整个东汉也不过195年 , '使匈奴中郎将'的任免已经可以用频繁来形容了 。 而他们多数人 , 也不是因为对南匈奴监察、护卫不利而被罢免 。
更多的 , 是因为这些人欺上瞒下 , 滥用职权 , 以个人利益擅自行事 , 以"失胡和"之罪而被替换 。
'使匈奴中郎将'也成为了东汉中后期南匈奴叛乱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 从功利性上来看 , 东汉设立的'使匈奴中郎将'并未达到预想效果 , 反而成为南匈奴与东汉关系破裂的催化剂 。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 中原大地一片混乱 。 此时再无了'使匈奴中郎将'的记载 , 等到曹魏之时重设了该官职 。
不过此时'使匈奴中郎将' , 已经变成了'护匈奴中郎将' 。 由此可见 , 此时的南匈奴已经没了政治独立性 , 而成为了曹魏的编户之民 。 三、纳贡制度
不管是"龙庭南迁"还是设立'使匈奴中郎将' , 都只是东汉管理南匈奴的手段之一 。 东汉还以纳贡制度 , 在南匈奴"脖颈"上系了一根绳索 。 南匈奴的纳贡制度 , 也是东汉管理统治南匈奴的最集中体现 。
早在西汉之时 , 西汉就要求第一代的呼韩邪单于实行纳贡制度 。 制度中要求呼韩邪单于履行对汉天子的朝觐、遣侍子(人质)入汉、对汉朝纳贡三项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