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凝风华为海思难题再现,谁能成为“救火队长”?( 二 )


1、14nm制程产能以及泛用性
现阶段已有采用中芯国际代工生产芯片制造的华为手机上市 , 即是上个月发布的荣耀Play4T 。 这款手机产品规格和定价都处于千元出头的中低端 , 其搭载麒麟710A芯片 , 原型是台积电12nm制程生产的麒麟710 , 中芯国际生产时改为14nm制程 。
东门凝风华为海思难题再现,谁能成为“救火队长”?
本文插图

产能是中芯14nm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 中芯国际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 , 第一批产能利用率高达98.8%的14nm制程 , 在3月底可能达到每月4K晶圆产能 , 到年底有望实现每月15K晶圆 。 就算将华为全部芯片生产需求转移至中芯国际 , 已有产能也很难完全满足 。
第二个问题是制程的泛用性 。 以台积电14nm为锚点 , 其相较华为旗舰芯片麒麟9905G的7nmEUV制程至少相隔两代 , 功耗表现和运行效能都存在差距 。 华为新一代旗舰芯片若不得不使用14nm生产 , 势必要解决制程带来的竞争压力 。
不断曝光的半导体信息显示 , 5nm制程生产的手机SoC芯片最快将在今年下半年随手机正式进入市场 , 届时与14nm制程的差距会更大 。 如果原本有希望采用台积电5nm制程的下一代麒麟旗舰芯片无法顺利生产 , “无米之炊”的市场空档可能会造成表现大幅下滑 。
2、中芯国际新制程还有多远?
芯片制造的特殊性 , 让拥有国资背景、接受多年补助扶持的中芯国际 , 也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由美国公司设计生产的设备或技术 。 或许已经售出的设备不会受到影响 , 但缺少产业上游提供的后续技术支持 , 中芯国际的制程升级之路恐怕会比原本预计的更为艰难 。
中芯国际进步速度很快:2016年完成28nm制程流片 , 2019年完成14nm流片并且有麒麟710A这样正式走向消费市场的产品 。 如果将台积电和三星推进制程的路线图等比投射到中芯国际 , 说不定我们最快能在2021年见到7nm制程的中芯版麒麟芯片 。
东门凝风华为海思难题再现,谁能成为“救火队长”?
本文插图

中芯国际下一代制程何时能投产 , 将是华为寻找芯片制造“备胎”的关键 。 去年曾有消息称 , 中芯10nm/7nm制程已有实质进展 , 今年中芯放出消息回应传闻:性能略逊于台积电7nm的中芯N+1工艺已在去年第四季度流片 , 有望今年第四季度量产进入市场 。
芯片制造并不是一蹴而就 , 这个复杂度极高行业实现进步的关键反而不是时间 , 更在于背后是否有持续稳定的力量推动项目前行 , 再加上一些小小的运气 。 英特尔身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IDM厂商 , 也让市场等待10nm制程产品等了许多年 。
华为和全行业共同面对
在中美斗争逐渐显露身影的大背景下 , 华为不能被单纯地视作一家商业公司 , 实质地位已经上升到大国博弈间的重要棋子 。 但对于怀有爱国热情的普通民众来说 , 更应在同胞乃至于社会经济遭受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思考 , 切不可将问题过度泛化 。
支持华为的个人行为没有问题 , 华为原先就为国内提供了相当多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 , 采购生产更多地转向国内后影响会更大 。 不过因为支持华为而去攻击同样在努力奋斗、为中国经济增长做贡献、为消费市场带来更优质产品和体验的公司 , 实在谈不上明智之举 。
这些公司同样在做贡献:小米、中兴和OPPO先后投资芯片产业、多家厂商引入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等国产屏幕、共同提出了安全和推送等领域的软件技术和行业标准 。 这些产品可能的确没有像海思麒麟芯片那样走入上亿用户的生活 , 但背后的努力绝不能视作虚无 。
美方继续将问题扩大化 , 那么就算是仅限于消费者眼中最热闹的手机行业 , 也会影响到身处其中的每一家中国厂商 。 就如同华为的遭遇一样 , 系统、芯片、屏幕等环节都在全球化经济下 , 和美国产生着密切联系 。 制裁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 没有人能躲过“地图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