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35年以前,美国对日发动了芯片战争,搞垮日本的芯片产业,如今轮到了我们( 二 )
1973年 , 石油危机爆发后 , 欧美经济停滞 , 电脑需求放缓 , 影响了半导体产业 。 这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 1976年3月 , 经通产省、自民党、大藏省多次协商 , 日本政府启动了\"DRAM制法革新\"国家项目 。 由日本政府出资320亿日元 , 日立、NEC、富士通、三菱、东芝五大企业联合筹资400亿日元 。 总计投入720亿日元(2.36亿美元)为基金 , 由日本电子综合研究所 , 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牵头 , 设立国家性科研机构——“VLSI 技术研究所” 。
日立领头组织 800 多名技术精英 , 共同研制国产高性能 DRAM 制程设备 。 目标是近期突破64K DRAM和256K DRAM的实用化 , 远期在10-20 年内 , 实现1M DRAM的实用化 。
DRAM就是我们熟知的内存 , 它在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 , 因为芯片如果从用途来说 , 可以分为两大类 , 分别是存储芯片和非存储芯片 , 其中非存储芯片中以DRAM和NDAD flash 为核心 。 当时DRAM是美国IBM发明的 , 日本在DRAM技术上与美国差距甚远 。
为了彻底摆脱美国的影响 , 实现从原料、设备到制造的全部自产自研 , 让日本半导体行业追赶甚至超越美国 , 所以日本举全国之力研发DRAM 。
日本国家及企业在初级阶段对今后如何研发半导体技术以及如何让相关制造设备国产化 , 均有明确的方针 。
首先 , 在技术方面 , 日本着重开发微细加工的制造设备 , 为了将容量从1K提升到1M , 需要将半导体电路的间隔缩短 , 这需要拥有精密加工技术 , 也需要相关的设备 , 在通产省的指挥下 , 相关装备的研发推进得相当顺利 。 另一方面日本集合所有半导体企业提升硅结晶技术 , 由于产品几乎一样 , 数家企业能同时推出大致相当的产品 , 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
日本在短短的世时间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 构建了成熟的半导体生态 , 晶圆制造巨头信越、SUMCO , 光罩领导者 TOPPAN, 后端材料领域的京瓷、住友电木 , 前后端检测有 Advantest 和东京电子 , 光刻机巨头尼康(没有错 , 光刻机之前的霸主是尼康)等 。
以DRAM为入口 , 依托于汽车和PC产业的繁荣 , 日本DRAM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 推动日本半导体走向了巅峰 。
1985年 , 是第一个转折点 , 日本第一次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超越美国 , 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国 , 日本最高的时候DRAM坐拥全球80%市场 。 这是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次转移 , 由美国到日本 , 日本成为了新的全球半导体龙头 。
截止到1989年 , 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53% , 美国仅37% , 欧洲占12% , 韩国1% , 其他地区1% 。 Rick Wallace的数据则表示 , 1988年的全球半导体十强名单中 , 有六个来自日本 。 日本的只有德州仪器、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入选 , 剩下的一家则是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半导体 。
在半导体产业的繁荣下 , 日本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 在资本主义阵营中 , 眼看就要和美国并驾齐驱 。
美日芯片战争爆发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辉煌 , 让美国十分愤怒 , 在每个人看来 , 一向只能我们吃肉 , 其他人喝汤 , 哪轮到你日本嘚瑟了 。 在1982年的时候 , 美国对三菱和日立进行了制裁打压 , FBI假扮IBM员工 , 故意把IBM公司的27卷绝密设计资料中的10卷发给了日立公司高级工程师林贤治 。 林贤治很快上当 , 表示还想要换取更多资料 , FBI马上拿到证据并公之于众 , 称“日本企业窃取美国技术” 。
这次钓鱼执法极为成功 , 日立和三菱被美国法律整得元气大伤 , 然而我们知道 ,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还是处于高速发展之中 。
终于 , 1985年时候 , 美国对日本发动了经济战争 , 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 , 美国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 , 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 。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 , 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 , 日本开始陷入泡沫经济 。
推荐阅读
- 电气工程师|才知电费增加的原因,为什么现在电表比以前走的快?听老电工分析
- 芯智讯|科友半导体产学研聚集区项目在哈尔滨新区开工
- 芯智讯|投入超480亿美元!美国接连推出新法案欲重振本土半导体产业
- IT世界|真香,飞智蜂翼Pro双效手机散热器:有线半导体制冷+无线风冷
- 『iPhone』以前没钱只能买安卓,现在没钱只能买12!
- 爱集微|胶水巨头如何切入半导体产业?,粘接“芯”世界
- 爱集微|国内最大硅整流芯片制造企业?科芯电子6亿元半导体项目落户杭州
- 科技咖|又一家国内半导体巨头崛起!从此不怕“卡脖子”!
- 数码实验室|预计2035年初步建成泛在国家时空系统,北斗三号收官,北斗四号正酝酿
- 产业气象站|化合物半导体硅基氮化镓的“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