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啥不想分家产

原因可能包括两点:
1确实不好分,怎么分都会有人不满意;
2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至于分完自己成为没人管的孤家寡人。
综合一些新闻事件和真实经历,我总是看到这样的现象:老人生前未将遗产划分清楚,导致多子女争论不休,甚至对簿公堂。之前我在想,老人要是能预见到子女因此而争吵,为何不早先说清楚?我以为只要老人开个家庭会议,将资产盘点清楚,除以子女数,就能信服众人,解决后续一切麻烦。
上述观点的天真之处在于:我建立在以下假设之上:
家庭文化环境可以接受人生前处理遗产、老人具有绝对权威、老人资产可以准确量化、子女尽孝程度均等或可分辨、父慈子孝兄谦弟恭、无重男轻女等价值观干扰、宣布遗产后子女可接受且照常尽孝,等等。
可现实往往真实而残酷。
在这里我不否认存在非常重感情的家庭,仅讨论部分符合情况的案例。
若老人在生前头脑清醒时,开始划分财产。例如手上有1处土地,1套房产,1辆车,100万。有2儿2女。
1、假设4个儿女尽孝行为、态度几乎均分,是否能做到财产均分?不。因为某些不动产在不同时间的价值是不同的。如房产可能增值,那么虽然此刻拿到房子同等价值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亏了。有个案例,一老人将自己破旧的房子留给最不疼爱的小女儿。但五年后旧房拆迁,小女儿因此得到大笔拆迁费和新房,其它子女肯定是不满意的。因此财产不能完全做到均分。这就导致,子女得到的肯定是不同数值的财产。
2、是否可以根据子女尽孝心程度,按劳分配?不。因为很少父母能够客观评价每一个子女。我们往往见到这样的现象:老人特别疼爱的孩子,是最少管他的,老人最不待见的孩子,是最多伺候他的。老人病床旁,经常多是曾经不喜欢的子女。然而更极端的,加上重男轻女的思想,还可能对悉心照料的女儿挑三拣四,对只打过电话的大儿子赞誉有加。
3、若尽孝程度一致,但子女经济状况差距大,如何分配?假设大儿子有100万,小儿子月光族。父母如何做到两个儿子都满意?若都给小儿子,大儿子觉得,都是凭本事努力,为什么弟弟不努力就可以得到钱,不公平;若都给大儿子,小儿子觉得,哥哥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都不救济一下最需要钱的我?若一人一部分,那划分的标准又是?无论哪种,都无法让兄弟信服。
因此清醒时,老人是很难做出令所有儿女满意的财产分割。无论怎样总有人觉得不公平。那么不满意的子女会继续争夺利益,或干脆放弃赡养义务;而满意的子女已经实现了自己功利的目的,很可能也不愿再多付出。这时老人是危险的。即有可能面临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无人照顾的局面。到那时自己给自己请护工的钱都没了。
也有人说,能不能分配之后,自己再留一份,看最后病床前谁照顾的最多,再把这份给谁?可是又如何衡量“照顾”?工作的孩子出钱,陪伴的孩子出力,算谁照顾的多?况且最后老人神志不清,很可能无法准确做最后的判断。
啊,好难......做父母的前期对孩子情感培养所欠的债,后续总是要还的。
以上这些情形是假定子女只看重利益,不在乎感情的基础上。
【老人为啥不想分家产】 现实中......
■网友的回复
平分不平分都会有子女孙辈说他们偏心,而且钱分光了,人品差的子女就不管他们了,于是人品一般的子女也不想管他们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