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武汉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预警?( 三 )

疫情下武汉病毒所做了啥, 是否预警?
石正丽7. 如何看待武汉病毒所筛选出的各种药物?根据武汉病毒所官网显示的信息 , 该所在 2019年12月30日收集了来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COVID-19病毒样本;2020年1月2日确定了COVID-19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于1月5日成功分离到了病毒毒株;1月9日将病毒毒株纳入国家病毒资源库(武汉病毒所管理)并进行了标准化保藏;1月11日作为国家卫健委的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COVID-19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 。从上述时间点中可以看到 , 武汉病毒所在疫情早期(注意 , 是疫情早起而不是疫情开始之前)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根据武汉病毒所副所长关武祥日前接受采访所介绍的 , 武汉病毒所紧急凝练了12个研究方向 , 其中就包括17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药物筛选团队 。这支队伍在“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上市药物、临床药物和候选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 发现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等在体外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新冠病毒的感染 , 正在进行其他药物的筛选与评价” 。其中部分结果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公布或通过专业科技期刊发布 。 媒体公布药物筛选和科研进展等信息主要集中在疫情早期 , 但是因为部分信息引起了一些舆论反向 , 中后期的结果主要是通过科技期刊发表 。按照我个人的经验和理解 , 武汉病毒所应该还会有大量的研究结果和进展通过其他的内部途径上报上级专家组或者上级卫生、科研部门 , 但这些情况因为没有公开发布的信息 , 我们无法了解具体情况 。现在就我个人理解来谈谈药物筛选 。 首先说明 , 我个人并没有太多药物筛选的经验 , 只是曾经参与过某个项目的一部分工作 , 所以可能会有细节方面的错误 , 但总体流程应该不会有太大偏差 。在武汉病毒所分离到新冠病毒之后 , 应该会立刻开始建立感染细胞模型 。 建立细胞模型应该会利用几种病毒学实验室常用的一些细胞系 , 利用病毒感染 , 以模拟体内感染情况 。之后 , 科研人员利用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开始采取了广撒网式的筛选方式(这也是常规的筛药手段) , 大量筛选已经临床批准或者尚未批准的药物或者药物库(据我所知 , 武汉病毒所有多个药品库) 。如果某个药物在这个细胞感染模型上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 那么就有可能(注意 , 只是有可能 , 并不能100%确定)在体内也有抗病毒效果 。武汉病毒所的多个实验室都在针对不同病毒(如HIV、流感、肝炎病毒等)进行药物筛选 , 所以拥有多种不同的小分子药物或化合物药物库(一般指原药 , 而不是成药) 。这些药物库有一些已经批准的药物 , 也有尚未批准的化合物和小分子 。 科研人员的工作就是利用高通量细胞筛选平台 , 从大量的药物库中得到高效低毒的少数几种有效药物 。在1月28日宣布鉴定出了3种可在细胞水平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 包括这次大出风头的瑞德西韦(代号GS-5734)和另外两种药物氯喹(Chloroquine, Sigma-C6628)和利托那韦(Ritonavir)之后 , 又陆续鉴定了其他一些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 并在专业科学期刊中发表研究结果(相信在发表文章之前已经向上级汇报了相关结果) 。现在关于氯喹、瑞德西韦、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的实际疗效都还有争议 , 这也是科学和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确认一个药物的具体治疗效果 , 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手段的临床测试 , 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几个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就能够说明的 。 每一种药物的研发都需要大量的验证、长期的测试 , 和各种不同领域学者的密切合作 , 从细胞水平到小实验动物到灵长类动物 , 最后才能到达临床测试 。经历了I、II、III期的漫长临床测试后 , 才有可能获批真正用于临床治疗 。 整个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在细胞水平筛选得出可能有效的药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且此次疫情突然暴发 , 所以一切筛选工作只能在保证结果的前提下加快速度 , 以期尽快提供可能的候选药物进入下一步测试 。作为一个基础科研机构 , 武汉病毒所的研究人员也只能进行体外细胞水平的测试 , 最多在外加利用实验动物进行一些验证 。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质独立开展临床测试 。 从这一角度来讲 , 无论这些药物最后在临床上的实际效果如何 , 武汉病毒所的工作和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武汉病毒所抢注瑞德西韦专利 , 虽然热点已经过去 , 但还是谈谈我的想法吧 。 我个人不是非常了解知识产权和药物研发领域 , 所以只能就我个人理解谈一谈想法 , 就此事也有大量业内专家(恳请大家一定要参考业内专家的意见)评论过 , 大家可以自行参考 。武汉病毒所申请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利时间是2020年1月21日 , 而宣布结果的时间是在1周之后 。 产生这一时间差 ,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数据的完整性 , 也有可能是在走报批程序 。 申请专利时的结果可能只是部分结果 , 在初步发现药物有效性的时候 , 就迅速开始进行了 。而且专利的撰写是有一定规范的 , 与日常科技写作区别很大 。 我认识的多数科研人员并不擅长这种专利写作 , 常见做法是将所有想法、结果和信息提供给专利代理公司(就像打官司找律师事务所一样) , 然后由专利代理公司负责后续专利撰写和申报工作 , 并不会过多占用科研人员的时间 。申请专利可以批准 , 也可以不批准 , 所以有可靠的数据最好 , 但没有可靠的数据 , 最多被驳回 , 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 但是 , 公开报道就必须有严谨的实验证明数据 , 有可靠的结论 。我相信 , 在申请专利(1/21)到公开报道(1/28)这一周时间 , 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一定反复进行了多次大量的实验 , 已确认药物效果 , 这才敢向媒体公开宣布“筛选得到3种有效药物” 。当时曾经有人质疑 , 武汉病毒所在发现药物可能有效之后 , 为什么首先申请专利、发表文章 , 而不去立刻推荐临床测试呢?我个人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i)武汉病毒所只是一个基础科研机构 , 没有任何临床测试的资质和能力 , 最多也只能把结果公布之后 , 由上级卫生部门和医院确定 , 武汉病毒所本身是没有任何决定权的 。在正常情况下 , 武汉病毒所的科研人员在筛选到某些可能有效的药物之后 , 必须在严格的体外(培养细胞)和体内(实验动物)测试验证的基础上 , 与有临床测试资质和能力的单位(比如医院)合作进行临床测试 , 或者委托专业的第三方CRO公司(委托研究机构)代为测试 。而在本次新冠疫情中 , 所有结果都需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或专家组 , 再由上级单位或专家组作出后续决定 , 如有必要可以基于细胞水平的评价结果推动后续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 。 相信武汉病毒所已经按照规定进行了相关推荐 。(ii)瑞德西韦只是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抗COVID-19病毒的能力 , 按正常流程来讲 ,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 按理讲后面还应该有小动物实验、可能还有灵长类实验 , 最后才能进入I、II、和III期临床 。 试想谁会贸贸然把这么一个只做了细胞水平饰演的药物进行临床测试?(iii)瑞德西韦毕竟还没有正式批准上市 , 虽然毒性水平可以参国外的二期和之前的实验结果 , 但是不确定因素太多 , 一定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确定效果 。 这也是为什么武汉金银潭医院需要进行761例病人的双盲实验 , 在4月才能得出结论 。 目前结果显示瑞德西韦没有显著性效果 ,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临床受试者数量太少(因为大量的临床测试同时上马 , 导致没有足够的临床患者参加测试)所造成的 , 所以瑞德西韦的具体效果还有待后续研究 。8. 为什么武汉病毒所和石正丽不站出来澄清?个人的观点 , 武汉病毒所和石正丽的确应该站出来针对谣言和污名一一辩驳 , 进行澄清 。 但是他们也受到种种实际客观情况的限制 。武汉病毒所在这次疫情中有招黑体质 , 导致黑病毒所简直成了流行趋势 。 一开始是说人工改造病毒、P4实验室泄露 , 后来病毒所一名毕业2年的学生成了0号病人 , 接着有人冒充病毒所研究员实名举报所长拿着实验动物去海鲜市场倒卖(想想那画面都觉得滑稽);疫情缓解一些之后 , 有人四处推广号称武汉病毒的防病毒方法 , 有人出售号称武汉病毒所研制的抗病毒洗手液 , 还有人打着武汉病毒所的幌子出去给公司进行新冠核酸检测服务 。但是 , 如果把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打这些没有意义的嘴巴官司上 , 现在大概率就没有能够进入临床测试的灭活新冠病毒疫苗 , 也没有那么多在体外测试中被鉴定得到的药物 , 同样也不会有新冠病毒可能源于蝙蝠这一重要发现了 。石正丽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 无数谣言都围绕着她而出现:最早说病毒是她人工改造的;还有人打着石正丽的幌子让大家警惕蚊虫可以传播新冠;不久前有外媒有鼻子有眼地说石正丽在开车去P4实验室的路上 , 偷偷把一个装有病毒的泡沫箱子放在华南海鲜市场的通风口 , 还有监控视频为证(注意 , 华南海鲜市场和P4实验室分列武汉病毒所的两边 , 不能顺路);最近又有微信公众号宣称石正丽给境外提供了5000多份蝙蝠病毒样本;前几天居然还有消息说石正丽携带大量科研资料潜逃法国(我都被气笑了) 。结果石正丽被迫再次站出来在朋友圈澄清 , 表明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 不澄清被认为是心虚;结果澄清了之后 , 又有人觉得石正丽碰到这种情况不报警光澄清一定是心虚;现在我们假定真的报了警 , 相信还是有人不满意 , 觉得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去报警简直是作戏 , 一定是心虚 , 心里没有鬼的人应该坦坦荡荡地什么都不说 , 清者自清 。上一次石正丽在朋友圈已声明保证没有人造病毒的一段澄清的话已经被各种键盘侠以各种观点轮流分析了一圈 , 这次还是忍不住站出来在澄清 , 估计也是被逼无奈 。 简直是虽人有百口 , 口有百舌 , 也解释不清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