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题”侵害大学精神

转载于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123/c1003-26435303.html“我不知道 , 查理今天的缄默是对还是错 , 但我可以告诉你 , 他决不会出卖别人以求前程 。 而这 , 朋友们 , 就叫正直 , 也叫勇气 , 那才是领袖的要件!”这段话 , 是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一段台词 。 片中 , 查理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对校长的恶作剧 , 校长逼查理交代谁是主谋 , 否则将开除他的学籍 。 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兰 , 在听证会上谴责校方正在毁灭这个孩子纯真的灵魂 。 演讲博得如潮掌声 , 使校方最终作出让步 。 [video2]https://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30001pfojd&tiny=0&auto=0[/video2]“不出卖别人以求前程” , 是正直 , 也是勇气 。 这不仅是为个人辩护 , 更是为一种优秀品质辩护 。一种风气的形成 , 有其历史土壤;而其消泯 , 更是难上加难 。 至今 , 这种“告密揭发”思维还时常作祟 。 据报道 , 山东某高校期末考试一道试题是: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 。 考题一披露 , 网友直呼“神题” 。可以设想 , 那些写出“翘课最多”学生名字的考生 , 可以轻松得分;拒绝写出的 , 则不得不丢分 。 这不是在鼓励学生们相互揭发吗?出题者辩解说 , 这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60度绩效考核”中的“同事相互评价” 。 但是出这样的试题 , 未免把好经念歪了 。 学生翘课多少 , 自有学校纪律管束;学生的学习状况 , 也有考试成绩评定 。 即便学生间相互评价 , 也应该是当面锣对面鼓 , 积极公开的 , 而不是暗地里互相“揭发” 。无独有偶 。 几年前 , 湖北某大学的一个班级出台了“盯人”管理办法 , 每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梢 。 班主任说 , 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动 , 也是为了加强学风、班风建设 。 这样的“温情关怀” , 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心理学专家认为 , 不确定性会使人处于恐惧和焦虑的状态中 。 一个经常有人“打小报告”的班级 , 气氛一定紧张不安 , 同学间、师生间一定疏远而戒备 。 学生时代播下的不信任的种子 , 会影响他的一生 。不告密、不揭发 , 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 , 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 。 告密成风的社会 , 是人人自危的社会 , 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 , 甚至相互侵害 , 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 , 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 。这条底线 , 在大学里首先应该明确、清晰起来 。 大学 , 应该培育学生自由而健全的人格、敢于担当的精神 , 让学生成为一个阳光磊落的大写的“人” , 而不应该是心理幽暗、出卖他人的“病人” 。 这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3日 12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