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需要我,我要冲锋在前——专访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徐莫菊

■那里需要我,我要冲锋在前——专访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徐莫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由兰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
■那里需要我,我要冲锋在前——专访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徐莫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徐莫菊
“我的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 , 那里需要我 , 我要冲锋在前 , 到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 。”这是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徐莫菊在抗疫日记里的话 。
5月12日中午时分 , 采访人员来到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病房时 , 护士长徐莫菊正在享受护士节大礼:刚和同事们分享完蛋糕 , 又收到老公送的鲜花和512元的大红包;还有更好的消息 , 她的“事业编”已经落实 , 并开始公示 。一切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
他们接管的医院离华南海鲜市场仅200米
2月16日凌晨 , 徐莫菊随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 。这是徐莫菊第一次来武汉 , 迎接他们的却是寂静的星空和空旷的街道 。路程中的劳顿和物资转运的疲惫还未消退 , 他们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培训和实地考察工作中去 , 聆听专家感染防控讲座、实战演练穿脱防护服、去医院了解病人收治情况等 。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对接的是武汉市优抚医院 。可当他们到达医院后 , 眼前的一切出乎意料 。一座具有年代感的老楼 , 堆满杂物 , 设施陈旧不全 , 医疗设备更是匮乏 。更让大家压力倍增的是 , 优抚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200米 。
医疗组、护理组、院感组迅速成立;清垃圾、领物资、捋流程、布置病区 , 改造门、窗、流动水……就这样 , 仅仅两天时间 , 三层楼三个病区终于有了模样 , 院感组立即进驻 , 培训所有队员走流程 。2月20日 , 医疗队正式接管优抚医院综合楼6楼病区 , 管理100张床位 , 开始收治病人 。
为了保证在隔离病区的高效工作 , 队员们进舱期间不吃不喝 , 全部穿上了尿不湿 , 避免了上厕所 。防护服、隔离衣、两层N95口罩 , 再加上防护帽、塑胶靴和手套 , 所有装备都穿在身上 , 包裹得像个机器人 , 行动起来有些笨拙 , 喘气也有些困难 。队员们工作不到两小时 , 浑身是汗 , 衣服都湿透了 , 手指头感觉也被泡发了 , 护目镜全是水雾 , 在脸上卡出深深的印子 , 耳朵也被勒得火辣辣 ,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 大家互相鼓励 , 加油 。第四批医疗队里绝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 , 面对疫情 , 年轻队员难免也会有心理上的压力 。徐莫菊就发挥大姐姐优势 , 对年轻队员鼓励打气 , 脏活、累活抢着干 ,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 , 才会打败病毒
优抚医院收治的患者大多来自养老院和一些特殊机构 , 很多都有基础疾病 , 治疗的难度也更大 。按照国家诊疗方案 , 医疗队在病区开展多学科诊疗和中西医结合诊疗 , 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对普通患者来说 , 这些特殊患者的日常观察、处理和心理疏导难度非常大 , 加之生活不能自理 , 生活护理也需要更加细致 。队员们用心照顾这些患者生活起居的每一个环节 , 当他们不爱吃饭、拒绝吃药的时候 , 队员们就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他们 。有时 , 队员们还一起为患者理发、剃须 , 让患者精神焕发 。
有一次上夜班 , 徐莫菊发现一个年轻的抑郁症合并新冠肺炎女患者不睡觉 , 扒着栏杆看着黑洞洞的夜空 。“这么晚了为啥不睡觉啊?”徐莫菊亲切地问她 。“我要回家了!”病人说 。“有啥心事给大姐姐说说吧 。”就这样 , 徐莫菊哄着她 , 开导她 , 安慰她 。一个小时后 , 病人回床睡觉了 。还有一个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的阿姨不吃饭、不输液 , 徐莫菊就和她拉家常 , 揣摩她的心思 , 因势利导 , 给她鼓劲、打气 , 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病魔:“不吃饭不治疗就是向疾病投降 ,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 , 才会打败病毒 。”后来 , 经过徐莫菊多次疏导 , 阿姨的情绪慢慢好了起来 , 直到痊愈出院 。一天 , 徐莫菊刚接班 , 一位93岁危重患者离世 。做为组长 , 徐莫菊毫不犹豫 , 带头处理尸体 。浓浓的消毒液味道直入徐莫菊的喉咙、眼睛 , 瞬间被呛得咳嗽起来 。她强忍着消毒液的刺激 , 咬着牙提醒自己不能“掉链子” 。事后 , 院感的老师看她太拼了 , 悄悄说:“徐老师 , 你的嗓子会疼两天 , 你有个心理准备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