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中保登袁平海:险资应成为“新基建”的基石投资者和价值发现者( 三 )


三是科技赋能 。 中保登的母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 , 依托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 于2019年12月正式发布《区块链保险应用白皮书》 , 标志着区块链在保险领域正式启动行业级运用 。 其中 , 对保险另类资产管理和场外交易数据化面临的突出痛点 , 形成了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 。 以资产支持计划为例 , 利用区块链可溯源的特性 , 实现向上穿透到终端投资者 , 向下穿透到底层资产信息 , 解决底层资产信息不透明、存续期信息不透明、风险监测无法穿透的问题;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 , 结合电子合同 , 彻底解决虚假合同萝卜章的问题 。
第四个方面 , 关于中保登打造平台科技的新尝试 。
随着《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的正式发布 ,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和深化 。 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新基建” , 可以简称为“金融新基建” 。 金融新基建一方面为资源高效配置、规范有益创新注入了新动力(310328) , 另一方面为市场稳健发展、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新保障 。
在我国的现实情境下 , 实际上存在一个多层次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 即以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专业金融基础设施、准金融基础设施为“纬” , 以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为“经” , 所构成的金融基础设施矩阵 。 如果再引入监管主导型、金融机构主导型、互联网企业主导型这一分析维度 , 则构成金融基础设施的球状分布 。
在金融市场 , 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供给侧的三大主体 。 监管部门主要负责搭骨架 , 重在保证稳定性;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填血肉 , 重在促进活跃性;而金融基础设施主要负责连筋骨 , 重在实现强韧性 。
当前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 , 金融供给侧的三大主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横切面——信息科技 , 演变出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金融)平台科技三个既有交叉 , 又并行演进的“金融+科技”融合路径 。 其中 , 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 平台科技则较少讨论 。
从概念界定看 ,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 , 平台科技是基于金融基础设施的“点” , 通过科技的“线” , 连接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面” , 构建金融良性生态的“体” 。 平台科技的概念不仅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 更是顺应经济金融理论发展 , 尤其是网络经济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
中保登作为多层次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的新生代 , 具有率先运用平台科技最新成果的后发优势 。 按照需求驱动供给的“场景金融”理念 , 我们首先为平台科技搭建了“大登记”、“大交易”、“大系统”三类应用场景 。
所谓“大登记” , 涵盖了基础账户类登记、事前注册类登记、事中份额类登记、事后信息类登记 。 所谓“大交易” , 涉及场内发行、场内转让、质押融资等多元交易 , 以及信息披露、产品估值、资金结算等基础服务 。 所谓“大系统” , 既包括“保资通”系统 , 旨在实现保险资管业内部机构间的“畅联畅通”;也包括“保金通”系统 , 旨在实现保险资管业与金融同业的“互联互通”;还包括“保实通”系统 , 旨在实现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的“直联直通” 。
中保登成立近三年来 , 始终围绕如何利用平台科技的力量 , 促进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 进行积极不懈的思考和探索 。 我们的体会可以凝练为四个字:“通学化用” 。 在“知”的维度 , “通”是关键词 , 因为平台科技精准靶向行业级、长期性痛点 , 痛则思变 , 大家具有变革的强烈共识;变则通 , 去杠杠、去中介、去通道 , 拉直打通 , 是变革的核心要义;通则久 , 解决方案只要有疗效、真的好 , 也就可持续、能复制 。 在“行”的维度 , “化”是关键词 , 因为平台科技可以充分挖掘底层数据的价值 , 化平庸为神奇;可以有效管控业务发展的风险 , 化险为夷;可以积极促进各方主体的多赢 , 化干戈为玉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