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 二 )


这时 , 原地的间谍出而告之 , 原地将不须几日便会投降 , 各方将领也建议请文公再稍待几日 , 等原邑人民纳降 。
但文公坚守诚信:“‘信’是国家的无价之宝 , 百姓靠它庇护 。得原而失信 , 百姓何以庇之?”于是仍决定退兵 。
军队离开不到三十里 , 而原邑百姓立即请降 。
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左传》
《国语》的记载与《左传》大致相同 。
文公令以“三日之粮”围原 , 原不降 , 则坚守诚信决定退兵 , 即使有人出来通报再等二日原邑的人就会投降 , 但文公决定信守先前的诺言 , 带兵而退 。
可见文公重信守纪 , 赏功讨罪 , 丝毫不苟 , 于是人心安定 , 上下齐一 , 原邑百姓终于请降 。
《淮南子》中亦记载了此事 。晋文公伐原 , 与大夫们约定三日 , 是围原的最后期限 , 若攻不下便放弃 。原邑地区的人 , 听闻晋文公重诺守信 , 跟着投降 。温邑地区亦是周襄王所赐 , 温地百姓听闻文公重诺守信 , 亦请降 , 于是晋文公成功取得了原及温二邑 , 政治修明 , 军事革新 , 诸侯归晋 。
伐原一役显示了晋文公的“重信守义” , 在当时的诸侯之间树立了典范 。
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文公剧照
正所谓“政令信者强 , 政令不信者弱” , 信义为诸侯所重视 , 故欲建功称霸 , 乃至于欲维持其霸主领导地位 , 莫不以“信义”为本 。
晋文公的“伐原示信” , 展现了泱泱大国的气度 , 此与管仲以“礼义廉耻”树立齐人之精神道德者 , 立意相同 。
大蒐被庐以示“礼”
晋文公即位之初 , 欲使民知义、知信、知礼 , 敦行教化之功 , “乃大蒐于被庐 , 作三军 。”
【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文公通过盛大的军队检阅仪式 , 使军民看到尊卑上下的礼节 , “明尊卑、顺少长、习威仪、修法度”;并设置执秩之官 , 掌管爵位秩序 , 依法整治官府 , 规定官员职责 , 使之合于正规 。
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鞅剧照
让我们把画面快进到晋顷公十三年 。此时 , 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用铁铸刑鼎 , 将前执政者范宣子所制定的刑书 , 铸在铁鼎上 , 公之于众 。孔子对此事加以抨击 。
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 , 为被庐之法 , 以为盟主 。今弃是度也 , 而为刑鼎……何以为国?”
孔子认为 , 这样做就会使“贵贱无序” , 破坏等级制度 。他所提到的“为被庐之法” , 便是文公四年的大蒐于被庐 , 以示民“礼”一事 。
晋文公设立职掌官职位次的官员 , 在被庐制定法令 , 此事使晋国成为诸侯盟主 , 可见其重要性 。
晋国:狐偃的3个政策,堪比“隆中对”,使晋文公称霸成为历史“必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孔子剧照
晋遇重大政事 , 常行蒐礼以明议之 , 根据《左传》记载 , 晋国在春秋时代共举行“大蒐礼”四次 , 即文公四年的“蒐于被庐” , 文公八年的“蒐于清原 , 作五军” , 及晋襄公七的“蒐于夷” , 和晋悼公十四年的“蒐于绵上” 。
晋国的“大蒐礼”具有多种功能 , 可以“昭文章 , 明贵贱 , 辨等列 , 顺少长 , 习威仪” , 很明显 , 这是一种加强统治的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