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成名将 老子变球迷 前国脚和他父亲的故事

听说郑彦的父亲喜欢买报、读报 , 喜欢看体育新闻 , 更喜欢看足球报道 , 而且喜欢《球迷》报 , 引起我采访的欲念 , 可惜的是一直没得机会 。
日前 , 在昆明见到郑彦 , 一提起他的父亲 , 郑彦在绿茵场上那股冲劲不见了 , 变得腼腆起来 , 而言语、表情中又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那种特有的崇尚之情 。
其实 , 郑彦的父亲郑正中早先不是体育爱好者 , 也没想过培养孩子当一名足球健将 。 他在上海第八羊毛衫厂搞供销工作 , 常年忙忙碌碌 , 走南闯北 , 业余爱好在鱼、鸟身上 。 郑彦在富民路小学五年级开始踢球时 , 父亲只当是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 郑彦和同学朱有宏显示出才能后 , 1972年一起进入静安区业余体校 , 受教于名宿林跃清(上海队主力中卫林志桦之父)后 , 郑正中这才开始对足球有了兴趣 , 不过还只是看儿子踢球 。 一年后 , 郑彦跨入市体校 , 在何家统、沈志强等教练的培育下又大有长进 , 1977年入选上海青年队 , 先后在李文龙、张水浩的教授下苦练;1980年方纫秋主持上海队 , 他应召入选......随着儿子的“步步高升” , 父亲对足球的兴趣也“逐步升级” 。 到了1982年郑彦入选国家希望队 , 出访突尼斯、菲律宾 , 1983年又进入曾雪麟等主持的国家队 , 父亲的“思想”有了新的飞跃:“踢足球也是事业 , 没有人干事业能兴旺发达吗?”开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 对足球的“迷”劲达到了巅峰状态!
儿子成名将 老子变球迷 前国脚和他父亲的故事
文章图片
如果你走进郑彦的家就会发现 , 郑正中鱼缸、鸟笼都空空如也 , 那些心爱的宝贝儿们荡然无存 。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 他的心早已飞到绿茵场上 。 和那些真正的球迷一样 , 他有球必看 , 从看郑彦的球队比赛 , 发展到没郑彦踢球也看 , 现在连孩子们比赛也站在一边蛮有兴致 。 有时逢赛季 , 下午看完一场 , 就在街上匆匆吃些点心 , 又赶晚上那场 。 那末工作时间有球赛怎么办7他象那些年轻人一样 , 调换公休日也要跑去 。 郑正中自制了小竹凳 , 刚好能塞进提包里 , 拎着“三防凳 , (防脏、防烫、防雨水) , 走到哪里提到哪里 , 用心可谓良苦!在这位一家之主的带动影响下 , 原本也不喜欢足球的爱人和一儿一女 , 也经常坐在电视屏幕前 , 聚精会神地欣赏球艺 , 66岁的郑正中心满意足地笑了 。
儿子成名将 老子变球迷 前国脚和他父亲的故事
文章图片
如今 , 郑正中已经变成“超级球迷”了 。 看的多了 , 听的多了 , 渐渐地悟出了门道 。 适逢郑彦归家 , 他也能评论一番 , 还常常指点指点 , 鼓励儿子勤学苦练 , 为国争光 。 不用说 , 这个家庭一晚上的谈话主题 , 离不开绿茵场和那只黑白相间的球 。
郑彦已经26岁了 , 还象孩子那样想爸爸、妈妈 , 由此又想到更多的孩子们的家长 。 他告诉我 , 上海足球目前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 , 其中一个原因是家长们不愿意让孩子踢球 。 过去的家长千方百计送子进体校 , 如今教练不辞辛劳地去动员说服家长......听到这里 , 我不由得想到 , 荒废了黄浦江畔这块肥沃的足球土壤多可惜啊!——我又想起了郑彦的父亲......
【儿子成名将 老子变球迷 前国脚和他父亲的故事】1986年白金贵/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