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国是啥样的
一个小侧面:
“奶奶死了”张口就来。
"My grandma just passed away".
美国很多学生在想请假时,或者想躲开考试时,经常会说他/她奶奶死了。
本人以前做过TA,Teaching Assistant,教学助理。主要是给教授上课时负责考勤、收发作业、为学生答疑、监考。有工资的。
刚开始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以为该学生很值得同情,不但一口答应他的请假要求,还会安慰对方几句。
后来,发现总有学生说他奶奶死了,才明白这是他们惯用的一种手段。
后来问了其他TA,也说经常有这种情况。
有的课要上两个学期,同一个老师教。这个时候第一个学期他奶奶死了,第二个学期他叔叔死了。
美国有一些论坛专门讨论这种死了奶奶作为请假借口的话题。
Dear Student: Should Your Granny Die Before The Midterm ...
每个学期期中考试前,都有很多学生要“杀”了他们的奶奶。有的甚至是惯犯,要他反复“杀”他奶奶很多次Dead grandmother excuse
the funeral excuse
相关回答:
空一格:在美国千万别做什么?
空一格:美国科研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空一格:如何看待「美国永远不会衰落」的意识?这种意识怎么形成的?
空一格:美国人均GDP超6万w刀,中国不到1w,为啥中国随便一个破小区的都总不乏各种百万豪车?美国却不多见?
空一格:美国最让人不解的地方是什么?
■网友的回复
我是一个在美国读了4年高中,并且还要继续在美国读大学的留学生。高中在康州(离纽约很近的村儿),住在当地美国人的家里。
个人评价美国城市:
美国大部分城市生活节奏还是比较慢的,并没有电影里演的天天飙车喝酒泡吧那么刺激,而且美国酒吧21以下免进。但是大城市例如纽约洛杉矶生活节奏快,物价高,纽约长岛离地铁站近的2b 1b一个月要4500美刀(合人民币三万左右),所以在纽约市中心上学的学生一般都会找2-3个室友,在非市中心地带合租。 下面几张图片是纽约??,第二张背影是我室友。
剩下的地方生活相对比较安逸,娱乐活动也比较少。比如康州,最近的大商场开车15分钟,然后就再没有别的娱乐场所了。 没有ktv没有火锅,可能也是因为康州华人真的少。而且没有车真的寸步难行。不过景色是真的美,还有很多树林,早上出门能看见鹿那种。 以下几张图片是我住家附近,还有鹿
还有物价,其实折合成人民币也都不便宜,不过美国像Costco这种地方批发价,一大桶冰淇淋2.99刀(21人民币),真的是桶,自动想象水桶那种。一般在家里做饭做菜很便宜。肉价(尤其牛肉)比国内便宜,但是点外卖就很贵,所以一般都会自己做饭或者住家做饭。油价也很便宜,但是每个区都不一样,便宜的住宅区油价也会相对便宜。
美国的住宅区也是一个特点(类似于中国的学区房),住宅越贵的地方,学区内的公立学校就越好,治安也越好,不过收的税也高。本质上来讲公立学校的学费涵盖在了税里,所以不额外收钱。美国私利学校是要额外交钱的,并且同时还要交所在住宅区的税和费用,所以美国私立学校(包括大学)都是有钱人才能上的。
这点来讲阶级分化真的严重,所以父母的阶层会对孩子的将来有不小的影响。有不小一部分美国人觉得不用上大学一样活的很开心,而且在大部分人眼里一个好的本科学校不会有那么让人羡慕。有点人各有路的意思。
我很幸运被分到了一个很好的寄宿家庭,他们经济条件很好,人也很好,在我生病的时候一直照顾我,我跟他们在一起特别开心。
圣诞节的室内
接下来是人:
个人感觉美国不是一个熔炉,是一个个不一样的文化个体拼出来的,所以包容性没有那么强。包括一些大城市,人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背后窝在10平米的小房间里为房租发愁。小城市来讲,本身他们对真正的亚洲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导致会有一些刻板印象。不是歧视,只是他们对我们国家的一些观念还停留在很久以前。比如有个老师在我们刚到美国时热情的教我们如何用冲水马桶 。还有些美国同学会问我们是不是在墙上还会贴大字报,是不是会武功等等......
还有一些刻板印象例如,中国人都只是学习好数学好,中国人不善交际等等......
客观来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留学生,我会入乡随俗,但我同时也希望自己国家的文化收到尊重和理解。我有同学因为吃鸡翅吐骨头的事情被住家吐槽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有同学因为没把住家女儿的衣服叠好,就被堵着门骂。也有人觉得中国人看起来“好欺负”。不过这些都是少数,所有留学生都会遇到这种人,我也遇见过不少,但这不妨碍我认真对待对我好的人们。
总的来讲美国就是这样,没有那么神圣也不是特别不好。但是人跟人都是一样的,你对人家好人人家自然也会对你好,反之亦然。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希望有的是鉴别并远离这些人的能力,而不是过分主观的去评价一个国家的所有人。
■网友的回复
来讲一则在国外打拼的女孩的真实故事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辽宁沈阳的姑娘,叫宋扬。2017 年,在美国纽约漂泊的宋扬,为躲避警察对色情从业者的抓捕,惊慌中从 4 楼跳下,最终不治身亡。死前,她是纽约法拉盛的一名站街女。她早年从东北老工业区来到国外的一家纺织厂,从塞班岛一路颠沛流离至美国纽约,为何最终会选择卖淫?又为何如此恐惧纽约警察的抓捕?也许,宋扬短暂的一生注定是一场徒劳,命运从未善待过这个姑娘。她的「美国梦」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途。纽约这个城市,对于很多没去过纽约的人们来说是什么印象的,我说不好。而我对于纽约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一部 1991 年的电视剧,叫《北京人在纽约》。
也就是从这部电视剧,让我了解到了在大洋彼岸,还有许许多多跟我们一样,黑头发黄皮肤说中文的华人,生活在那个似乎跟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而我这种感觉,在 2000 年前后那个时代,是并不少见的。
这就让我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对纽约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
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的我们这代人,恐怕对于国外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感受是最为直接的:在最近的这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和国外社会的客观条件差距有了明显的缩小,而「出国」这件事,也从九十年代时人们主要印象中的「刷盘子」、「打黑工」,逐渐变成了「自费留学」、「自由行」。
而这样一来,我对于纽约的印象,就变得越来越「立体化」。我甚至搞不清,到底哪个传说中的纽约,才是真正的纽约的面貌。那里究竟是电影、小说里面所描写的 「文艺的天堂」,还是很多人们谈论中的混乱的「罪恶的地狱」。这让我越来越想去纽约亲眼看看,也越来越想知道那些发生在纽约「国际大都会」背后的故事。
我因为经常自己旅行的原因,时不时会和在海外各国的同胞们打一些交道。和我们在国内生活时所感觉最不同的是,在海外的华人,其实是「分年代」的 —— 这个年代是指对方在什么时候离开的中国:有几代人之前就跑到海外,甚至不会普通话的华侨,有三四十年代前后为躲避战乱而迁居国外的老华人,有刚刚改革开放时就踏出国门的第一批留学生,有八九十年代通过偷渡、寻亲、假结婚等等「灰色渠道」来到外国打拼的「新移民」,有 2000 开始大量靠着申请奖学金留学海外,读研读博的知识分子,更有大量在中国人变得富裕,在 2010 年之后涌向发达国家读高中读大学的小留学生们。
而根据他们来到国外的时间先后,受到的教育程度高低,在国内时的家境条件,甚至是来到国外时外国政府的移民政策等等,都让这些在海外的华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几种群体 —— 或者说,分出了不同的阶层。
跟这些朋友的接触中,我也明显地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如果说在国内的时候,我们看到的身边的人、身边的街道、身边的设施等等,大部分都是「连续地」成长、变化的话,那么在海外的他们,就好像是「某一个中国的时代」的片段、缩影、切片。他们会带着「离开时」的那种气味、色彩、精神状态,再加上他们来到陌生国度时的境遇、生活环境,形成了一种种独特的感觉。
当然,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谋生中的各种细节。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一个发生在「纽约后街」的案件说起。
宋扬的身份有些复杂。
在事情发生已经过去了两年之后的今天,她的许多信息都已经被亲属和美国媒体、当局报了出来。而正是由于这些信息的公布,才让我能够更加全面地,也更加复杂地开始了解她的这一生。
1979 年,宋扬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区的一个村子里,家中务农。她从小便显示出了好强、敢闯荡的精神,这在七零后的北方女孩里,是很少见的。18 岁从职高毕业之后,她先后在沈阳、大连等地打工。在 2000 年前后,由于逐渐深入的国企改革,使各地都纷纷出现了大量从原本的老国企中精简下来的下岗人员,而东北地区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让打工者彼此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而同时,另一条「出路」也开始慢慢形成,这就是「出国打工」。
出国打工这个「产业链」的形成,其实是与八九十年代较早出国谋生的「新移民」们逐渐在国外站稳脚跟有关的。当这个新移民阶层通过在美国打工逐渐积累起了第一笔财富之后,他们开始遇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外的人工成本这么贵?」而很快,他们便想到了那些远在故土,挣着仅相当于国外 10% 左右的时薪的劳动力们,或者说,乡亲们。
于是,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开始被招募、聚集,用旅游、商务访问、留学等等的签证,成批地飞往日本、美国、欧洲,落地后便被派往那些制作成衣、箱包、水产品的工厂里,开始了他们的「海外打工」生涯。因为签证原因,所以大部分人的合法逗留期限仅有几个月至两年不等。然而,为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 —— 无论是把这些劳工雇来的老板,还是劳工们自己 —— 他们不惜铤而走险,「黑」了下去。
当然,还有另一批人,选择了更为凶险的道路:偷渡。与这种顶着合法名义去打黑工所不同的是,由于没有合法的出境、入境登记,除了蛇头自己,没有人知道偷渡客们去了哪里,他们几乎是从踏出国门那一步开始,性命便立刻陷入了听天由命的状态。2000 年 6 月 18 日发生在英国多佛,导致了 58 名中国偷渡客闷死在货车车厢中的「多佛惨案」,便是其中一例。
只有 19 岁的宋扬,当时也成为了被招工广告吸引来的,众多期望去挣大钱的年轻人中的一员。在工头的组织下,她和一批来自中国的工人们一起来到了塞班岛,在岛上的一家成衣工厂里做工。
塞班岛曾是一个旅游胜地,而它鲜为人知的一面是,这里也曾是一个加工制造业的天堂。
1978 年,塞班及周边岛屿组成了「北马里亚纳群岛邦联」,以自治领的形式并入美国联邦领地。而美国为了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对该地区出台了两项政策:其一,在塞班及其他周边岛屿可不必遵守美国的移民管理措施;其二,岛上不用维持美国政府所公布的社会最低工资。
而到了 1986 年,塞班岛正式并入美国领土,但这两项政策依然实行。于是大量来自美国本土的资本涌入塞班,在这个岛上建起了大量的成衣工厂,并且从附近的菲律宾、越南、中国雇来了大量的劳工。宋扬便是其中的一名女工。
在塞班的成衣行业的鼎盛时期,岛上总共有超过 18000 名工人,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国女工,本地人仅为 1800 人不到的水平。成衣工厂的工资,在当地人眼里看起来,要比在酒店、度假村这些旅游业的工资低很多,而且辛苦。然而对于那些不会英语,没有专业技能的大量中国女工来说,这份工资已经比她们在国内打工要赚得多出很多倍了。
推荐阅读
- 有真正冷漠的人吗
- 装怂是一种啥样的体验
- 鲜活,有趣的灵魂是啥样的?
- 二代,三代的海外华侨精英多吗? 这类人群在海外处于一种啥样的生活水平
- 有个手工特别厉害的朋友是啥样的感受
- 同事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 99年女生,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是不是很可悲
- 你不会和啥样的人做朋友
- 背后评论别人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 跟十多年朋友断联半年多,那是一种啥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