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失败的人口恢复政策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68256&pagetype=share&client=&uc_share_depth=1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度都需要“后继有人” , 才能维持文明自身的运转 。 古代社会无论何种政治体制 , 都极为强调生育 , 甚至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殖崇拜 。 近代开始 , 传承文明的责任从几个家族的责任扩展为整个民族的责任 。 对于非移民国度而言 , 维持本民族的人口可能比维持本民族的武力更为重要 。 为了和作为移民国度的美国抗衡 , 苏联使出了浑身解数 , 试图扭转每况愈下的生育率 。 要解决生育与传承问题 , 婚姻与家庭便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承认私生子的合法作为二战最大的战胜国 , 苏联得到了战胜纳粹的美名 , 作为代价2700万苏联青年却永远躺在地下见不到天日 , 其中2000万为适龄男青年 。 二战过后 , 青年男子与同年龄女子的比例达到极为惊人的程度 , 许多农村甚至出现3:1的男女比例 , 即3个女青年对应一个男青年 。【虽然苏军会征用女性入伍 , 但大部分岗位依旧专属于男兵】如此悬殊的男女差距 , 导致苏联男人根本不需要“竞争” , 自有大把女人愿意嫁 。 反倒是苏联女青年们 , 为了争夺一个男人 , 会想尽办法勾心斗角 。 许多在中国人看来“公主一样”的罗斯妹子 , 最后嫁给一个酒鬼 , 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 在当年的苏联却是常态 。大量的适龄女青年无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 又无法遏制住生育的本能 , 便去勾引有妇之夫们 。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这句话 , 并不专指中国男人 , 有着浪漫传统的苏联人也是个中高手 。 那个阶段的苏联 , 婚外情比比皆是 , 由此诞生海量的私生子 , 很快便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 急缺人口的苏联当局此时根本顾不得道德与否 , 立刻颁布法律承认非婚生子也享有与婚生子同等的继承权与受教育权 。 此举引爆了整个苏联社会 。【私生子不能继承父母的资产 , 甚至不能拥有父亲的姓氏】苏维埃虽极力否定宗教 , 但其母体毕竟脱胎于东正教文明 。 在基督教的传统观念里 , 婚姻的一大作用就是将男性束缚在女性身边 , 提供妹子最需要的“安全感” 。 如果男方出轨并意外“非婚生子” , 按照传统道德 , 这些孩子不能享有父辈的任何资源 , 甚至连教堂都不能进入“直至十代” 。 利用这种束缚 , 妻子们虽不忿渣男 , 但可以凭借更悠久的寿命将其熬死 , 然后合法地支配其留下的资源 。 但是 , 苏联当局承认非婚生子享受同等继承权后 , 婚姻对女人最大的一重保障便消失了 。 此举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 引发保守者与已婚妇女的强烈抗议 。 面对掌管生育大权的女人 , 当局不得不让步 , 这一次不满的是男人 。不敢结婚的苏联男人在传统社会 , 只要不是婚姻过于痛苦 , 大部分妇女不会选择离婚 。 因为 , 当时的生育率十分高 , 一对夫妻有7-8个后代十分普遍 。 高生育率摧毁了已婚妇女的健康 , 让她们无法在生产力上与男人们匹敌 , 再加上孩子的抚养费用 , 使得妇女们宁可被家暴和出轨 , 也要维持婚姻形式的存在 。苏联为了讨好女人 , 提高生育率和美国抗衡 , 修改了婚姻法 。 新法的条款与传统文化结合后 , 几乎都对男人不利:1.若夫妻离婚 , 男方的房子、存款、家具全归女方所有 , 只有汽车可以归男方(含婚前财产);2.若夫妻离婚 , 后代的抚养权也属于母亲 , 若妻子再嫁可以让男方后代不再跟着前夫姓;3.妻子有婚内财产的绝对管理权 , 男方的婚内收入需要如数上缴;4.男人若是家暴妻子 , 哪怕是喝醉后的无意行为 , 都要被逮捕 。【1982年的电影 , 名为《呵护男人》 , 侧面反应了男子地位】新的婚姻法让妇女们心满意足 , 却让苏联男人倍感憋屈 。 作为高纬度地区生存的民族 , 俄罗斯人有着酗酒的传统 , 可是苏联的民生并不富裕 , 大部分的家庭收入需要用于日常开销 。 作为掌舵人的妻子 , 会严格限制丈夫饮酒 , 以节约家庭开支 。 在婚内收入全归妻子的前提下 , 男人们只能想尽办法藏私房钱买酒 , 或者与朋友、同事一起外出饮酒 。 于是 , 喜闻乐见的“游击战争”便开始了 。 男人们会想尽办法在帽子、袜子、鞋底赛卢布 , 然后默念:“上帝保佑不被老婆搜出来” 。【在苏联时期 , 酒水专营占据国家1/3的收入】这种情况下 , 反而是男性更加不愿意进入婚姻殿堂 。 对于男人而言 , 只要不结婚 , 自己的一切都属于自己 , 也不用担心老婆管自己喝酒 。 另一方面 , 公立教育的普及和私生子的合法化 , 也让男人可以在婚姻之外拥有自己的后代 , 且不需要承担教育的责任 。 既然离婚需要被剥夺大部分的财产 , 那么只是同居呢?抱着这样的想法 , 苏联男人往往会选择与女友姘居 , 并想尽办法拖延婚姻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 。 剩余进入婚姻的男人 , 也因被妻子严厉管束 , 养成了“逃避”的习惯——不离婚 , 也不回家 , 只知道出去和朋友喝酒 。【苏联的英雄母亲海报与勋章】大量不愿意进入婚姻的男人 , 导致许多单亲家庭的诞生;众多只知道外出“鬼混”的苏联丈夫 , 导致成批的青年人被迫接受“丧偶教育” 。 很多出生于二战后的苏联人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 , 全是妈妈一手将其带大 。 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 带去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 。 首先 , 苏联女人对没有担当的苏联男人彻底失望 , 又恰逢好莱坞电影大举进入苏联 。 对于不少苏联女人而言 , 嫁给一个电影中懂得养家 , 有责任和担当的美国男人 , 是她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 侧面瓦解了当局的宣传影响 。 其次 , “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 , 导致新生代的原生环境极为恶劣 。 男孩们通通变成了妈宝男 , 只知道向母亲索取一切 。 没有父亲教育的他们 , 完全不知道男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女孩们则缺乏对男人们的基本了解 , 而俄罗斯的民族传统又要求女孩们“为爱付出一切” 。 等到他们长大 , 又会重现当年的一切——父亲酗酒、逃避 , 母亲强势、又甘心“燃烧”自己为家庭付出 。【苏联女人认为男子气概是担当与责任 , 男人认为是当兵 , 认知差距导致渐行渐远】也有不少苏联女性目睹长辈失败的人生 , 选择了不婚不育 , 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女性 。 苏联当局也没有想到 , 本以为可以提高生育率的新法 , 其连锁反应导致“婚姻”这一家庭基石的破裂 , 从而大幅度降低生育率 。适得其反的住房政策随着乡村人口逐渐往城市迁徙 , 住房问题成为城市家庭的“老大难” 。 中国人一直抱怨“丈母娘炒高房价”的问题 , 其实在全世界都属于通用 。 毕竟城市不同于农村 , 高密度的人口 , 导致住房成为社会问题 , 也不像农村那样可以自己盖 , 没地方住的两口子还结什么婚?苏联当局为解决这个情况 , 颁布单位分配制度 。 每个行业和企业的分配制度略有不同 , 但大体而言 , 每一对夫妇都可以分配到自己的家庭住宅 。 当局希望通过这招解决新婚夫妻的住房问题 , 从而恢复二战导致的人口问题 。 单纯从纸面数据看 , 这项政策让夫妻的住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 可是 , 住宅本身的问题 , 却浮现了出来——房子实在太小 。【位于托木斯克的盒子结构赫鲁晓夫楼】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是赫鲁晓夫楼大量兴建的最高潮时期 。 这些建筑没有参考西方公寓的多样化选择 , 更没有按价格与收入分区 , 所有人统一按照户口分配 , 而为了以最低廉的造价和最快的时间完工 。 这个时期建造的赫鲁晓夫楼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 , 由于层数都在6层以内故而不设置昂贵的电梯 , 较大的大家庭单位入口更被改成各户共用的走廊填满 , 例如西方常见的室内私家楼梯被替代成公共空间 , 也没有在楼梯间增加设置垃圾通道 , 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 。外部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盛行的拱门和柱廊等装饰 , 各建筑排成一排紧密配置特定的小区中 , 不过相对室内的狭窄 , 室外给予相当大的社区活动空间 。 厨房和厕所都很小 , 赫鲁晓夫曾说过“我能进去其他人就可以” 。 例如一个标准的K-7型套房 , 一个房间30平方米、两个房间44平方米、三个房间60平方米 。 早期的单元房间设计分开的 , 起居室和卧室入口被分配在一条走道 , 后来改成大厅式的 , 要先穿过公用空间才能进入卧室或厨房、储藏室等 。【位于切博克萨雷的砌体结构赫鲁晓夫楼】这些设计无一例外地缩小了夫妻的私人空间 , 将人均住宅面积压缩 。 虽然苏联一直推行集体主义 , 可是家庭生活注定需要隐秘空间 , 吵闹的小孩也会影响周围人的休息 。 所以 , 我们不难理解当局询问为何苏联妇女不愿意生育时 , 得到“住得地方不够”这一回答 。反观同时期的美国 , 无论乡镇还是城市都有大量的house居住 , 哪怕是公寓楼也有足够的独属于家庭的隐私空间 。 结果无需当局有意识地引导 , 美国也能获得“婴儿潮” 。 可以说苏联的分房提高生育率 , 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语纵观苏联为弥补二战创伤所做的努力 , 不可以说当局懒政 。 但许多政策却起到了反效果:承认私生子合法损害了传统道德并让妇女不满意 , 修改婚姻法让男人们开始恐婚并造成大量单亲家庭 , 分配住房却让夫妻不愿意生育更多孩子 。 可见人终究是社会动物 , 而不像钢铁与粮食那样可以通过“指标”强行获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