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云聚餐、云考试、云参会……海外留学生“宅家百态”

海外留学生的“宅家百态”
云聚餐、云考试、云参会 疫情期间海外留学生开启“云生活”
云答辩、云聚餐、云考试、云参会、在APP上拼手速抢蔬菜配送……当在海外的中国人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 “云生活”启动了 , 在各国学习的留学生们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影响?近日 , 采访人员采访到了来自意、德、加、美、日、英六国的数位留学生 , 他们开启了不同的“云生活” 。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曹腾
期末考变“居家考”
在欧洲各国“居家令”和“封锁令”的双重作用下 , 原本以为中国的留学生和海外工作者会开启宅家模式 , 但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简称“马普所”)做博士后的张甲辰 , 却没有在家“宅过”一天 , 每天到马普所做实验是他的日常 , 疫情带来的不便是马普所食堂关闭 , 非科研人员暂停入内 , 需要自己每天做饭和打扫实验室 。 张甲辰说:“博士后不需要上网课 , 在疫情期间 , 我需要用Skype每两周跟导师聊一聊实验进度 。 ”
不过 ,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做交换生的杨海霞疫情期间发现了网课的好处 , 她说:“老师会按照课时 , 提前录制网课 , 放在电子学习平台上 , 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表和学习计划听网课 。 平时上课 , 老师的语速很快 , 现在可以看回放 , 还能暂停 , 学得更透彻了 。 ”杨海霞最喜欢的课程是《近现代中国文学》 , 意大利老师用意大利语讲中国的文学 , 讲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哲学思潮 , 充满惊喜 , 是一门“宝藏课程” 。
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硕士生任文頔也同样感受到了网课的好处 , 网课《线性代数》 , 可以无限次回放 , 最难的地方也能慢慢地琢磨 , 弄清楚 。 受疫情影响 , 任文頔的期末考变成了“居家考” , 考试前她签署了一份自我声明文件:我会遵守考试规则 , 不会和他人商量 。 考试需要在线写代码 , 答案也无法在网络上获取 , 由于学校停课 , 同学们分散在世界各地 , 考虑到时差 , 老师设计了3-4个小时的题量 , 并把考试设置为24小时内完成 。 佐治亚理工学院有一整套线上考试系统 , 该系统可以自动在一定间隔时间后截图 , 有些考试还会要求考生在身后放面镜子 。
顶级会议“云端”开
4月初 ,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刘宁强正在审阅学生的中期汇报 , 他带的3名本科生 ,6月份就要毕业 , 他在系统上查收学生们的相关资料 , 为学生的论文把关 。 刘宁强访问计划中的实验、测试部分已经在国内完成 , 目前只需要做一些分析性工作 。
“线上参加顶级会议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 , 国际表征学习大会ICLR 2020 , 原定是首次在非洲举办的AI学术顶级会议 , 受疫情影响 , 变成了首个线上虚拟学术顶级会议 , 我只花了50美元(约354元人民币)注册会议 , 就可以线上旁听顶级专家的学术发言 , 会议的线上内容做得很好 , 可以反复播放 。 还能轻松找到自己喜欢的论文 , 听相应专家的展示 ,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 ”任文頔说 。
在英国杜伦大学做交换生的张同学旁听了杜伦大学硕士生的“云开题” , 参与答辩的学生使用Zoom群体视频聊天功能 , 到谁答辩 , 大家就可以看到谁电脑上的PPT , 同时答辩人的状态 , 旁听者的状态都可以随意切换 。 当轮到答辩委员会的教授提问时 , 老师会打开麦克风点评和提问 , 学生再进行“云答辩” 。
“学校食堂是封闭的 , 图书馆也是封闭的 , 研究室限时停留一小时……” , 在日本新潟攻读博士学位的崔同学开始在Zoom上每周参加导师的课题讨论会 , 学校YouTube上的课程 , 可以用校园网无限次浏览 。 为了避免节假日人群聚集 , 保障师生安全 , 学校不惜调整校历 , 让学生在法定节假日上课 。
一周上三天班
收入仅为原来的60%
去年2月到加拿大多伦多工作的徐天齐 , 3月开启了居家办公模式 , 成为在家编程序写代码的“程序猿” 。 不过 , 受到疫情影响 , 很多工厂停工 , 公司收到的订单有些已经停止交付 , 原本一周需要上五天班的他 , 现在只需上三天班 , 相应的收入也变为原来的60% , 不过公司正统一向加拿大政府申请补贴 , 希望补回一部分收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