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 , 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崇祯十七年 , 李自成在向北京进军的途中 , 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 , 其中有一句话颇值得推敲玩味——“君非甚暗” 。
如果我们把李自成的这道诏书 , 与崇祯十六年他发布的《剿兵安民檄》作一个比较 , 不难发现李自成的心境有了明显的变化 。

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本文插图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向崇祯皇帝发出了一个信号
《剿兵安民檄》中说:“明朝君主不仁” , 可见李自成曾直截了当地将明朝末年腐朽统治的责任全部归给君主崇祯皇帝 , 他的用词十分尖锐 , 指责亦酣畅淋漓 。
对比之后我们就能发现 , 《永昌元年诏书》竟然来了一个“明显的退步” 。 它不仅没有忘了揭示社会的矛盾 , 还向崇祯皇帝发出了一个信号——我们之间是存在某种沟通的可能性的 。
不仅如此 , 据说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 , 竟然还为崇祯皇帝哭了一鼻子 。 《延绥镇志》、《甲申传信录》、《阅世编》等文献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 根据这些史料 , 我们可以推测出 , 李自成有可能有与崇祯“中分天下”、“共享江山”的意图 。

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本文插图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有“富贵必归故乡”的思想基础
李自成在北京执行了不合理的政策 , 而且他没有采取任何手段稳定局势 , 巩固胜利 。 他在“山海关之战”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 但对他而言 , 当时的局面还不算是绝境 , 因为大顺政权至少还有数十万的兵力可以投入到战斗中去 , 无论在哪方面都依然占有一定的优势 。
由此可见 , 李自成只要固守北京 , 稳住阵脚 , 局势完全是可以挽回的 。 但李自成却无意于北京 , 他坚持“陕 , 吾父母国也” 。 也正因如此 , 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小受挫折之后 , 便派人到吴三桂军中议和 。

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本文插图

吴三桂剧照
吴三桂要求“归太子、二王 , 速离京城” , 结果李自成立马“奉太子赴三桂军中 , 请各止战” 。 由此可见 , 李自成想要议和的心态之迫切 。
由于李自成有“富贵必归故乡”的思想基础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崇祯十七年 ,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 , 与崇祯皇帝“议和”应是确有其事的 。
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谈判过程
文献中曾明确地记载 , 李自成派遣使者与崇祯皇帝“议和” 。 《怀陵流寇始终录》中说:“欲割西北一带 , 敕命封王 , 并犒军银百万 , 退守河南” 。 如果崇祯皇帝答应了这些条件 , 李自成表示自己“受封后 , 愿为朝廷内退群贼 , 外制辽沈 , 但不奉召入觐” 。

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本文插图

李自成剧照
这份史料有很多史籍可以作为佐证 , 因此应该说并不是子虚乌有之事 。 综合各书所记 , 我们可以推知李自成和崇祯皇帝的谈判过程大致如下: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 李自成兵临城下 , 他在北京广安门下摆好了架势 , 派人向崇祯一方喊话:“你们派个人 , 我们谈谈!”喊了半天 , 城内茫然无应 。
为何如此?因为众人皆不敢将此事上奏给皇帝 。 还是太监靠谱 , 有人趴在皇帝耳边将此事如实汇报 。 崇祯遂找了个秘密的平台召见了李自成的使者 , 内阁首辅魏藻德也在场 。

崇祯李自成兵临城下:答应3个条件,我就撤军!崇祯:那我还是死吧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