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香港自己养不活海洋公园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周显2020-05-15 02:1218香港特区政府于14日审议拨款54亿港元给海洋公园 , 否则 , 其营运资金将会在下月枯竭 , 影响到2000多名员工以及7500只动物的存亡去留 。 然而 , 这笔款项中的30亿港元是用来还债 , 纵然成功通过拨款 , 也只能把公园的关闭日期推迟一年 。 它原来的建议拨款是106亿港元 , 其中包括发展计划 , 但近几年因“占中”、反修例、新冠疫情等因素 , 访园旅客大为减少 , 估计新发展投资也无法收到刺激入场人数的效果 , 因此拨款数目减半 , 但同时也即是说 , 就算拨款成功 , 公园也无法收支平衡地持续营运下去 。海洋公园自1977年正式运作 , 见证了香港的现代变迁 , 作为世界级主题乐园、内地游客香港自由行必到一站 , 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 。 英国广播公司(BBC)13日对此事做了深度报道 , 其中犯了不少事实性错误 , 例如说海洋公园“是非牟利保育组织” , 但看《海洋公园条例》 , 它是法人团体 , 以“管理与管制海洋公园作为一个公众康乐及教育公园” , 并不涉及保育 。 而更为离谱的 , 是报道采访了多名支持“反对派”的香港政客和学者 , 将海洋公园在商业上的失败 , 归咎于“太过依赖内地旅客”云云 。海洋公园成立之初由政府拨地、赛马会斥资兴建 , 很快便出现了亏损 , 由政府从赛马会的手上接管 。 其后新建了多项设施 , 例如集古村、鲨鱼馆、儿童王国、水上乐园 , 均不受欢迎 。2003年 , 海洋公园由号称“兰桂坊之父”的犹太裔商人盛智文接手 , 盛作出多项改革 , 其中最有创意的是推广外国的“哈啰威”(万圣节) , 令其成为香港一大节日 。 然而 , 公园的多项大型建设 , 例如海滨乐园、热带雨林天地、冰极天地等等 , 投资本金高达55.5亿港元 , 是由借贷得来 , 可以说 , 今日海洋公园的财政困境 , 正是源自当年盛智文的借贷投资 。 至于海洋公园最受欢迎的生物 , 如熊猫、金丝猴、中华鲟、娃娃鱼等 , 则全是来自内地的无私帮助 。实际上 , 海洋公园之所以能够转亏为盈 , 完全是因为2003年之后内地自由行的逐步扩大 , 由大量的内地游客所支撑 。 BBC拿香港迪士尼乐园作比较 , 说海洋公园因太过依赖内地游客才陷入困境 , 完全是胡说八道 。 数字说明一切﹕迪士尼乐园自2005年开业以来 , 一直亏本 , 直至自由行持续扩大之后 , 方才扭亏为盈 。 以2013年自由行高峰期为例 , 迪士尼的内地游客占45% , 海洋公园是50% , 两者的相差只是5%而已 。那为什么迪士尼乐园的人均消费量更高呢?原因很简单 , 迪士尼乐园的投资额是海洋公园的好几倍 , 固定资产多 , 人均消费更多 , 是自然的事 。 但如果计算投资回报率 , 以少亏当赢计 , 海洋公园的投资固然不智 , 但迪士尼显然更“冤大头”得多 。一个基本常识是 , 主题公园的规模极大 , 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游客数量绝对不能满足其营运成本 , 而是需要地区周边的大量人口 , 方能构成共生环境 , 例如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世界 , 分别位于人口大州加利福尼亚与佛罗里达 , 日本有东京迪士尼和大阪环球影城 , 广东长隆水上乐园所在的大湾区有7100万人口 , 香港不论是迪士尼乐园还是海洋公园 , 都必须依靠内地游客方能生存 , 单靠本城市和国际游客 , 根本不足以养活偌大的一个主题公园 。这几年来 , 香港因“占中”、反修例、新冠疫情等因素 , 内地游客已锐减至接近零 , 别说是海洋公园或者迪士尼乐园 , 就是整个香港旅游业以至经济体系 , 也是一蹶不振 。 要想把香港经济重新救活 , 只有一剂药 , 就是重新融合香港与内地 , 加快与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合作 。 毕竟 , 扩大市场与增加贸易是刺激经济的不二法门 。 然而 , 在“黑暴”横行、社会不靖的今天 , 要想搞活香港 , 先决条件是把“黑暴”病毒消除 , 让社会恢复正轨 , 方可去谈旅游业及整个经济的重振 。 说到底 , 病情的症结是在政治和社会 , 毒根不除、无以去病 。 (作者是《香港新报》前主笔 , 财经作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