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妞在中国为什么成为美人?( 二 )
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盼师显然是有备而来 , 没有理睬李鸿宾的要求 , 而是联合广州的外国商人 , 向广东当地的官员交涉 , 认为清政府禁止西洋妇女居住在广州 , 实际上是禁止他们的妻子来到广州居住 , 因为英国的法律规定 , 每个英国男子只有一名妻子 , 他们在广州停留数月 , 往往也是携带自己的妻子而来 , 清政府这一禁令是对英国商人的侮辱 , 也是种族歧视 。盼师不仅据理力争 , 还以武力相威胁 , 数百名武装水手 , 携带枪炮进入商馆 , 广州当地的官员担心动武以后 , 引起事态扩大 , 对英商的语气有所缓和 , 而东印度公司也无胜算的把握 , 不支持盼师以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 , 最后 , 双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 以盼师身体不好 , 需要夫人照顾为理由 , 允许其女眷在广州居住 , 待盼师身体好转以后 , 再离开广州 , 于是 , 这几名西洋妇女就在广州居住了大概两个多月的时间 。
1831年欧洲贵族妇女的服饰对于清廷来说 , 幸好当时的英国人没有做好准备 , 要不然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十年爆发 , 而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就是“番妇”问题 。受到“盼师夫人事件”的影响 , 清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防范夷人章程》来限制西洋商人的活动 , 夷人不仅不能携带妇女进入广州城内 , 亦不可携带枪炮入城 , 同时严禁夷人乘坐轿子 , 就这样 , 洋妞和枪炮 , 一样成为了“违禁品” 。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夕 , 林则徐在澳门看到欧洲妇女的装扮 , 依然感到很古怪 。盼师的夫人在当时的欧洲 , 颜值很高 , 是个美女 , 她的伦敦式服装也很时髦 , 在当时的英国 , 妇女的服饰特别强调对胸部的衬托与袒露 , 盼师夫人自以为自己很美 , 穿着时尚、典雅 , 但是 , 到了广州以后 , 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 , 有伤风化 , 把盼师夫人一行当作难得的“西洋景”来观看 , 没有一个中国男人注意到她的美 。
19世纪50年代欧洲贵族妇女的服饰所以 , 清政府当时禁止洋妞进入广州 , 对于中国男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反而觉得这一禁令是对的 , 为这一禁令感到高兴 , 因为中国男人既不觉得她们长得好看 , 也不觉得她们的服饰很时髦 , 相反 , 如果允许洋妞进入广州城 , 会滋生很多事端 。清廷限制洋妞 , 从根本上来说 , 就是为了所谓的“夷夏之大防”、“男女之大防” , 西洋妇女一旦在通商口岸居住下来 , 中国与欧美国家就会发生通婚 , 而当时的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只不过是夷狄、番人 , 中国人怎么能与他们通婚呢?
19世纪50年代 , 欧洲贵族妇女的服饰(局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 , 清政府才被迫放弃了限制洋妞入城的禁令 , 到了1850年 , 在上海的街头就经常可以看到欧美国家的妇女了 , 中国人与外国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接触 , 慢慢的 , 中国人也接受了西洋人的容貌 ,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 ,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甚至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 西洋服饰反而成为了中国妇女追逐的时尚 , 强调对胸部的衬托与袒露不再被视为有伤风化 , 而被视为美与漂亮了 , 民国初年 , 穿西洋服饰的中国少女 , 反而是富家女的象征 。洋妞从“番妇”到“美人”的转变 , 其实也与中国历史的转变一样 , 标志性事件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 清政府在正式的文件中 , 也不再以“夷人”、“番妇”来称呼欧美国家的男人和女人了 。来源;腾飞说史
推荐阅读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全人类只有五个人懂自由
- 我在美国治痛风——颠覆全部中国概念
- 光刻机,中国能造吗?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担心随时被驱逐
- 中国日报网|中建二局一公司蒙城皖新项目开展“关心儿童,阳光成长”活动
- 特朗普想借G7峰会搞“小圈子”针对中国 不得人心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